天安门景观造型。
吉林巧姐现场传授手工技艺。
成熟的玉米挂上彩带。
农民朋友在展会上选购拖拉机。
农民运动会运粮比赛。
二十弱冠,桃李年华。
二十届的栉风沐雨,二十届的创新图强。经过二十余载的风雨兼程与茁壮成长,金秋九月,长春农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二十岁生日。
过去的十天里,第二十届长春农博会以其更丰富的内涵、更鲜明的特色、更高的知名度、更强的影响力,再次带给人们惊喜,成为金秋九月这座城市里一道绚烂的风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又正值农博会第二十届的关键节点。如何高质量办好展会,引领全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展现乡村振兴各方面成果、发挥农博会窗口平台作用?本届农博会经历了延期后,以其开放、创新、坚韧的姿态,取得了线上线下双丰收,办展水平实现跨越提升,成功地将农博会品牌从单一农业技术与产品展示转向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品牌化经营,见证了黑土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探索的历程。展会期间达成经贸合作项目26项,意向性签约金额105.2亿元,现场意向性签约金额7亿元,现场交易额达到2.6亿元,线上交易额766.54万元。
绽放在黑土地上的“农博之花”越开越艳!
创新引领 ——
新技术新模式竞相亮相
在成长的道路上勇于突破,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这是农博会举办二十届来不变的追求与探索。本届农博会上,创新与突破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发展智慧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本届农博会,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目标要求,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搭建引资引智引技、品牌推介、贸易洽谈、产销对接及交流合作新平台。
目前,我省全面启动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调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努力开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长春积极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打造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春农博园的技术、品种、模式创新展示与示范,势必将引领全市、全省现代化农业发展,使农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动力源。
潮汐灌溉、智能溯源系统、农业物联网……在高新设施农业和大田技术模式等展示区,一项项现代农业技术令人目不暇接。在玉米高产示范园里,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相比,这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一根根滴灌带埋在作物根系,水溶肥顺着滴灌带流到田间。展区工作人员姜晓明说,有了这项技术,农民灌溉省时省力,减少化肥投入,还能增产,大大提高种粮效益。
今年,长春农博会展示区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国内外3500多个作物品种,集成应用30多项农业新技术和新模式。其中农业种植技术类展示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而在第一届长春农博会,整个展区面积仅有1.8万平方米,农业技术应用展示远不及现在。
近20年来,成千上万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黑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项项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规模化经营不断普及,种粮大户对农业科技应用越来越重视,农民正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综合效益转变。现场参观的德惠市农民张友发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张友发通过采取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每公顷土地节本增效近2000元。“科学种田,不仅产好粮,更能保护好土地,实现持续增收。”张友发说。
聚焦吉林 ——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不论是农机代表的生产力,还是农产品代表的生产关系,长春农博会一直在为吉林乡村全面振兴背书。
“种地全程机械化了,这里农机品种多、功能全,逛展会就是要看看还有啥更先进的。”8日一早,农安县铁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倪勇来到农博园直奔农业装备展区。近年来,传统农耕已逐渐被机械化耕作所取代,各种机械在替代人力、节本增效、推进规模经营等方面作用巨大。
本届农博会农业装备展区,展示面积3万平方米,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企业160余家,重点展示推广耕种收全程农机化配套机械、植保机械、储运加工机械、农业工程施工机械及大型农机具。高新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示范演示更是大受欢迎,包括拖拉机无人驾驶技术、播种机电脑终端数据采集、植保无人机、工业焊接机器人等。农机展区负责人介绍,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新研发、刚上市的农机,代表着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吸引了众多种粮大户选购。据统计,该展区现场成交额4500余万元。这些新技术、新亮点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十几年前在农博会上,“吉“字号农产品屈指可数,而本届农博会上,有100多家企业携90多个品类、650多种吉优农产品汇聚展会宣传推介。大型农业企业单独参展,区域中小农业品牌组团参展,更有农民合作社带着自己生产、自有品牌农产品参展,“长”字号农产品成为农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本届农博会上,我市27家企业带着89种扶贫农产品参加展销。“红色孵化”主题展,有效促进非公党建与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逐梦吉林”展厅,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吉林。“复兴号”风驰电掣,红旗车步履铿锵,保护利用好黑土地,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转型升级再现振兴之光。展厅全面展现了建党百年来,我省各行各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及傲人业绩,表达了勤劳质朴、开拓进取的吉林人对家乡这片热土的挚爱,表达了天南地北吉林人对加快吉林乡村振兴、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美好愿景。
云上农博 ——
线上线下双丰收
“我们入驻云上农博后,咨询量激增,到目前为止,签约15家,交易额达10万元。形成线上交易订单445单,交易额24万元。”吉林省东鳌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艳梅说。
名优产品、在线匹配签约、走进农博……打开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交易)会官网,简明的“10+365”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应俱全,无论是参展企业还是采购商,都能在里面找到需要的选项。
今年,农博会将“10+365”(“10”即10天展会,“365”即全年365天)服务平台的云上逛展、购物、购票、咨询等基础功能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创建“国际进口商品”和“农博20届名优商品”两个云上贸易专区,开通在线金融支付系统,完善了服务板块和线上农博,并打造了商品与企业的信息对称匹配功能,实现一次参展、线上线下双平台交易,打造在线交易常态化运营。
“服务三农”板块里,创建了“农技咨询”专区,搭建在线农技交流服务平台,邀请省内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在线提供服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应用智慧农业手段推动乡村振兴。
询报盘、供需发布、大数据精准匹配、在线贸易撮合……平台通过这些新功能,将商品信息和企业信息配对交流,使信息更加对称,让展商获得更多商机。同时,构建大数据中心系统,实现展会数据汇集、行为分析、智慧管理,总结目标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推广,为展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自“10+365”一站式农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创建以来,参展商在线注册数量达678家,上架产品近4000个。农博会期间,平台开通了金融支付功能,达成实质交易,在线成交3400单,线上交易额突破百万元大关,农博会的交易功能跃上新台阶!
农博会上商机无限。本届农博会不仅线上开花,线下更是向农业更广、更深的维度探索。中国农产品产地经济发展论坛暨产销供需合作洽谈会在本届农博会期间首次举办。论坛战略签约意向金额近2亿元,现场展位区参会企业交流意向成交金额近5亿元。
“‘长’字号农产品急需走出去,打到全国市场并卖个好价钱。中国农产品产销供需合作洽谈会在长春举办,为我省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林峰说,本次论坛是在我国加快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举行,对促进吉林省、长春市与国内各地农产品产销合作,进而拉动消费升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迅速应对 ——
多部门并肩作战服务展会
突发事件,是对展会组织者的重大考验。
9月9日11时前后,我市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天色瞬间暗如黑夜,局部地方还出现了冰雹。长春气象部门连发数条预警信息,农博园内瞬时风力达到12级。农博园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切断园区室外电路,以游客的安全为要。暴雨过后,450人的保洁队伍连夜清理断枝落叶,连续奋战12个小时,将7个检票口闸机重新布线、检修、恢复,拆除、搭建临时棚11个,将受潮的地插全部用吹风机吹干……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农博会在短暂闭馆半天后,10日正常开馆,保障了展会顺利进行。
经过了风雨的洗礼,长春农博会更加生机勃勃。“农博会走到第二十届,不仅积累了办展资源,更积累了办展经验,农博会上,市直40多个部门和单位并肩作战。”长春农博园主任张晖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原因,原定的400多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不能如期前来,志愿者队伍的空缺是由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森林消防大队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填补的,他们坚守在检票口等重要点位,在极端天气发生时沉着冷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一流的农业盛会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这是组织者的追求。为方便参观者,我市加密轻轨车次,延伸公交线路,安排35辆公交摆渡车。交警部门对周边学校上下学进行调流,人性化执法。园区内,Wi-Fi全覆盖,观光电瓶车在展区间无缝对接,网上购票渠道24小时开通;20人的专业消杀队伍,在闭馆后进行满馆空气消杀。此外,水务、电力、卫生、民政、信访、会展办等部门提前介入,保障有力,长春农博园全体员工始终奋斗在一线,保障了本届展会安全、畅通,并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总结完善 ——
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回首过往,难忘的“农博瞬间”已经定格在时间深处;
展望明天,还有更多的“农博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
为期10天的第二十届长春农博会圆满落幕了,但仍有很多农民和市民意犹未尽。应广大农民和市民要求,市政府研究决定,本届农博会闭幕后,长春农博园休整3天,从9月19日起室外展区继续开放。春节期间,在长春农博园将举办第十二届吉林冬季农业博览会净月潭新春大集。按照省市会展工作安排,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计划明年继续在长春农博园举办。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未来,长春农博会将高点站位,更加注重常态化建设,利用多年积淀的优势,发挥其核心竞争力;加大数字信息化建设,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扩大交易成果,增强对经济的激活和拉动作用;利用机制优势,加快供应链建设,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巩固农博园标准化创建成果,争取尽快进入国际会展组织行列;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省市主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将率先在农博园试验示范;更加注重文化惠民,让广大农民充分参与到展会活动中,成为展会主体;更加注重安全办展和有序办展,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服务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确保办好新一届长春农博会。
弱冠展芳华,未来更可期。明年8月,让我们相约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