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28139757
 

中国科研团队获国际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2021-09-27 中国新闻网3060
核心提示: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近期,在维也纳举办的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颁奖仪式上,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选

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近期,在维也纳举办的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颁奖仪式上,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选拔推荐的中国科学家团队荣获卓越成就奖、杰出女性奖和青年科学家三大奖项。

据悉,9月2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5届大会期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维也纳举办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颁奖仪式,表彰了在植物突变育种科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做出杰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团队荣获“卓越成就奖”。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会君、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研究员杨震分别荣获“杰出女性奖”和“青年科学家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颁奖致辞中指出,“核技术诱变育种改良品种保障了在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的生产,为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团队负责人、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协调员刘录祥介绍称,诱变育种主要是利用γ射线、空间环境等多种物理和化学诱变因素处理农作物种子,诱发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自发突变。

10年来,刘录祥所在团队成功育成具有高产稳产、节水耐旱、抗倒伏、优质等突出特性的小麦新突变品种8个,其中小麦突变品种鲁原502解决了重穗型品种易倒伏的生产难题,连续多年实打亩产超过800公斤,在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省市累计应用8000多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小麦推广品种,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6.5%,增产粮食40多亿公斤,保障了100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

“杰出女性奖”获得者郭会君作为亚太核科技合作项目牵头国协调员,带领团队建立起小麦多样化地面模拟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小麦突变基因高通量检测筛选技术,合作育成具有抗旱、抗病、抗倒伏等改良性状的小麦突变新品种7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554.8万公顷。

“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杨震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以高能电子束、高能重离子束作为诱变源的辐射育种技术应用研究,主导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变突变体后代目标性状快速定向筛选方法,显著提高了目标性状突变体筛选的准确率和效率。

杨震作为主要参与人员,通过伽马射线诱变育成低吸镉特性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65万亩,累计新增粮食产量1.3亿公斤,帮助农民累计增收3.5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核技术诱变育种被誉为继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之后又一现代育种技术。中国是核技术诱变育种大国,截至2020年底,育成和审定的突变品种数达1033个,占国际突变育种新品种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