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多用多缴,少用少缴,不用得补贴。这是西宁市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和强度施行的全新改革举措。日前,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为有效缓解农业用水紧张态势,西宁市通过多举措筹备项目建设资金,完善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在保证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不用水得补贴的机制。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能促进节约用水。对此,西宁市在此项改革中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健全完善以及计量设施安装使用,出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措施,让农业生产用水逐渐转变方式,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据市财政局农业农村科工作人员介绍,改革实施以来,目前已落实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建设资金794万元,其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94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00万元。完成了西宁市市郊礼让渠灌区、湟中区盘道灌区、拦隆口渠灌区、大通县宝库渠灌区等4处重点推进灌区7.6万亩(1亩约等于0.067公顷)农田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健全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为推动农业节约用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西宁市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按改革方案要求不断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设。探索将用水协会作为农业灌溉用水水权主体,鼓励推行水权转让和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征收工作。同时,赋予基层用水协会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协会协调、管理优势,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经费保障、管理规范的水价改革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