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农牧数智生态发展高峰论坛”10月19日在渝举行。农牧行业近三百位代表汇聚重庆,以“看见数智价值”为主题,围绕数智养猪发展趋势进行智慧碰撞,探讨数智化支撑行业发展的巨大机会,探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谋划和展望未来,推动农牧业数智化的迭代升级。
本次论坛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协办,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猪业》杂志社联合承办,农信互联副总裁、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主持论坛。
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当前,双疫(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在论坛致辞中说,现阶段,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夹击,使得我国生猪产业生存环境变得愈发复杂,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当今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当前农牧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18智能养猪元年到2019年智能养猪的快速发展,再到当前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真正在中国农牧产业落到实处。
他提出,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数字经济愈发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主要动力。针对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和时代挑战的畜牧行业而言,广大畜牧企业应审时度势,不断加强与新兴互联网、智能化服务行业的紧密合作,帮助产业数字化平台积累专业经验,提高技术落地能力,让在线办公软件、系统真正嵌入企业的业务场景,破解周期问题,实现生猪、饲料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共识和期盼。放眼未来,数字科技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农牧生态的全面数智化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在题为《产业互联网风口下的农业机会》的报告中讲到,从消费互联到工业互联再到产业互联是一个客观发展规律,走向生态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片蓝海。农业产业互联网是典型的平台模式,其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就是网络外部性,也就是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连接到该网络其他要素的数量,其遵循的原则是:对内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对外实现产业链协同作业,提升整体效能。从阿里、腾讯、华为等在农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来看,各大巨头的布局各有所长,但整体上未形成生态一体化。而作为农业行业上市企业的大北农(002385,股吧),立足“互联网改变农业”的战略理想,培育“农信互联”成为农业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经济背后实质上是数据经济。未来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价值,而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实体,农牧业的数智化必然是一片蓝海。
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介绍了《中国农牧业的大变局》。他认为,所有的变局都是机会,而为什么说行业发生巨变?因为大型农牧企业将急需寻求资源效益,包括跨界资源或采用资本力量介入产业链,同时大型饲料企业将会变成养殖企业,食品企业,而中小企业之间的局部资源竞争将持续。付教授更以“六要”建议,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建立风控体系,培养风控人才,要大力推进农牧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要重视双碳对农牧养殖模式的影响,要重视消费升级对农牧业带来的影响,要重视产业链的融合模式探索等。
农信互联董事长、总裁薛素文为大家作了《产业生态平台,看见数智价值》的分享。他说,去年的猪价之高可以用百年罕见来形容,到今年又到一个罕见的低点,本轮猪周期下,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当前环境趋势是坚持还是放弃?薛素文认为,在这个猪价震动期,猪企续命的关键能力是持续的现金流供应。提升数智竞争力,是获取经营性、债务性、股权性现金流的基础,从人治到数治是下一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猪企决胜下一周期的分水岭,也是保持高成长性获取投资者持续投入的基本理由。要从根本上提升数智竞争力,大企业或许可以投巨资重新规划,对中小企业而言,拥抱成熟的产业数智生态平台,是当前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他介绍,农信互联企联网,是农牧企业数智化升级的PaaS平台,包括产业管理平台(MaaS)、金融科技平台(FaaS)、数字供应链平台(TaaS)三个平台的众多产品。以生猪产业数智生态服务平台——猪联网为主,构建以猪企网、猪小智、猪交易、猪金融、猪服务五大板块为基础的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智猪场的软硬智、业财人、育繁养、自养代养、供产销融、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
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贤忠从资本、设施、原料、人才、政策等方面作了《猪周期下农牧企业的发展之路》的分析。他认为:养猪经过两年的大跃进,现在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两年新建的繁殖场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仔猪需求,养母猪赚钱的几率会小于养肥猪的几率,建议繁殖场栏舍条件差,技术力量不够强的场,应该立刻止损淘汰母猪,改扩建肥猪场,择机饲养肥猪。大型养猪头部企业会形成种、养、宰、商的产业链。未来几年,在没有重大疫情和重大国际政治影响下,生猪产业每年会呈现W字型价格节奏,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平滑,暴利时代已成为过去,充分利用好生猪期货套期保值,实现合理利润稳健经营。
齐全农牧集团董事长童其权以齐全农牧集团的大数据智能化全生态立体养殖场为例,介绍了《楼房养猪/科学设计降本增效》实践经验。通过合理的设计,楼房养猪可节约用地90%以上,节约用水70%以上,实行全封闭养殖、采用烟囱式原理,通风效果更好并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对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统一收集,在楼顶实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在养殖过程中实行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是农业工厂化、现代化的示范,和农信互联的合作让管理更省心,大数据分析让管理更便捷。
农信首席猪价分析师夏晨丰作了《生猪行情与走势分析》。她对比分析了过去猪周期与本轮超级猪周期的特点,本轮猪周期呈现产能降幅最大、产能从低点到恢复用时最短、历史最高猪价及波动幅度、最强政策支持力度等特点。根据国内母猪存栏、中短期的补栏积极性、生猪存栏、猪肉进出口等情况来看,夏晨丰认为,短期来看,未来非洲猪瘟对生产的直接影响大幅减弱,母猪结构也将用效率弥补淘汰,进口猪肉将随猪价下跌而减少等。长期来看,2021年生猪供给略低常态水平,2022年供给加速;猪肉进口量保持高位;猪肉消费难以完全恢复;猪周期不会消失,时间延长,2022年供需更加宽松。,猪市周期不会消失,未来正常情况下会仍然持续存在;随着行业对周期研究的深入,以及疫病因素导致的行业结构调整,如无外界因素干扰,后续周期会被拉长;未来,猪周期在单位时间内波动幅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海康威视农业行业总经理-贺小龙海康威视(002415,股吧)总经理贺小龙以《数智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价值》为题,主要分享了海康威视近些年在视频方向的一些发展与创新,海康威视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价值。它是基于云边融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架构,通过边缘节点、边缘域、云计算中心三级有机结合全面推动AI在行业的变革与落地。通过这些数智基础普用,让大家能够去享受数据带来生产力,从而帮助从业者做出生产以及市场决策。
圆桌论坛环节,在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主持下,与会嘉宾们围绕当前超级猪周期下养猪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河南易达菲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维辉:“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天”,猪肉的消费一定会恢复,养猪行业一定会很快走出低迷期。
深圳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文海:养猪行业由散到集中到规模的发展是必然规律,未来能利用数智化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一定能活下来。
上海科诺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海涛:行情的发展暂时不会明朗,中小型企业可以形成产业联盟,报团取暖,共渡难关。
安徽鲸洋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镭:行业在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拨云见日,目前鲸洋畜牧在和农信互联合作智能环控系统的研发,也一直在努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安佑集团预混料事业部总经理朱传波:猪价的大幅下跌比预想的来的更早一些,目前安佑利用研发能力和大数据帮助客户一起度过寒冬,将养猪成本降到猪价之下。
农信互联副总裁王柯:农信互联在做猪价及猪周期的预判时,是为了帮助猪企避开猪周期带来的影响,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选择数智化是为了让企业降低成本,不论行情起伏,企业都能有利润。
最后付文阁在总结中表示,养猪行业寒冬终将过去,猪企也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日明。
论坛最后发布启动了“百亿共助“计划,并举行了签约仪式。随着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数智化经营逐渐成为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近受猪周期的影响,养猪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蜕变期,考虑到中小型养殖企业的利益,农信互联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共筹100亿资金,资助处于困难期的生猪企业。资金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饲料、生产耗材、设备、基建、智能猪场建设、数字化升级等企业经营过程。从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将万家企业变成一家生态。
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上海银行北京分行、科创团队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计划中的金融机构代表与农信互联共同启动“百亿共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