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有这样一个地方,从“出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的使命。它就是“农业硅谷”——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农创中心)。
如今的农创中心,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让“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
深耕“试验田” 为现代农业装上“中国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被称为“南繁硅谷”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部支撑。6月1日,农创中心与江苏南繁基地共建共享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两大“硅谷”牵手,必定在种业发展历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江苏南繁基地合作,是农创中心打出产学研“组合拳”、释放出现代种业发展的澎湃“原动力”的重要一环,也承载了农创中心想要让世界种业装上更多“浦口芯”“中国芯”的美好希冀。
小到一粒种子,大到整个农业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要素的集聚和融通。之前,国内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度不高,而农创中心的顶层设计,恰恰切中了长期掣肘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要害”。
“放眼全国,农业产业园、农业科研机构不在少数,我们这个‘国字号’中心到底是干什么的?”农创中心负责人坦言,农创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区别于一般的农业科技园、产业园,是“以产业科技转化为核心,向前延伸以产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向后拓展带动成果孵化、产业化,打造农业科技产业总部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动力的综合平台”。
惟改革者进。作为一块“试验田”,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农创中心正逐渐成为一个“双创、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在载体平台上下功夫,在招商引智上做文章,在创新机制上出实招,在辐射带动上扩影响,“我们坚持科创载体‘立’谷、招商引智‘建’谷、体制机制‘成’谷、辐射带动‘靓’谷。”该负责人介绍,这里正逐步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颠覆“土”印象 为智慧农业按下“加速键”
新三农,新气象。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印象,而是在以5G为大背景下的新技术新方式的加持下变得更“聪明”。
作为智慧农业的领军人物、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赵春江院士的团队如此描绘无人农场:“早上太阳升起来了,仓库门自动打开后,无人驾驶农机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的农田作物生长和健康状况,自动判断和匹配相应的耕作、喷洒农药、除草作业,完成之后回到停车场,农民全部在线上控制。”
赵春江是第一位入驻农创中心的院士,其团队正在研发涵盖农业耕种管收全流程的集成式智慧农业体系,包括无人机遥感田间表型、玉米高通量自动考种流水线、无农残多功能植保机等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提档升级。
目前,公司以家禽智慧养殖为基础,不断拓展粪污处理、智慧种植、智慧渔业等领域,打造智慧农业大生态圈,推广应用至江苏、山东、河南等多省市地区。
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也正在深入田间地头,用技术赋能,为智慧农业按下“加速键”。总部设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江苏阿农物联网有限公司,由奥地利知名物联网专家VitalyIgnatovich带领团队,研制出全球领先的第三代物联网监测与控制设备,涉及灌溉、温室、渔业自动化控制及农业数据监测、Web云平台搭建等产品,技术输出辐射江苏、河南、陕西等省份,产品已出口至以色列、德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农创中心投资成立农信互联集团江苏区域总部,重点开展生猪、水产等农业管理、电商交易、供应链金融等相关业务。设立了面向全国服务的农业企业征信备案中心和农产品交易支付牌照,打造中国农业企业征信大数据中心、交易结算中心。
同时,还将推动农创中心、高校及农信互联三方深度合作,建立涉农创新人才数据库及智慧农业研究院,实现‘技术+企业+政策’深度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塑造“强合力” 为品牌农业奏响“奋进曲”
今年4月27日,入驻农创中心的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李德发共同举办了李德发院士工作室签约暨揭牌仪式。
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室将以猪的精准营养与非常规原料为重点,主要开展非常规原料数据库、CG商品猪效益最佳营养参数优化、精准智能饲喂等研发应用工作。通过构建“知识创造财富,财富创造新知识”的正向循环,不断给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创新动能。
通过生物营养强化等技术,使农产品定量含有硒、锌等营养成分,不仅让人们“吃出健康”,还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100斤富硒稻米能为农民增加30元收入。
上海青,这种广为人知的小青菜,现在已经有了升级版“新海青375”。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遗传育种专家邹学校领衔的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落户农创中心后,培育出的“新海青375”不仅颜值高、品质好,同时纤维含量低、口感软糯,可替代长江流域上海青秋冬季漫棵菜及大棵菜品种。
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进入“十四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个、华东地区唯一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农创中心自获批以来,就承担着破解产业与科技“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任。
“十四五”期间,农创中心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瞄准“农业硅谷”发展目标,聚焦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高标准组织推进、全方位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好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作用,以载体建设支撑创新、以招才引智引领创新、以体制机制保障创新、以功能配套服务创新,加快构建农业发展核心引擎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用“先锋军”的姿态,开拓出一条产业科技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融合集聚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彰显农创中心在长三角、华东区域甚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