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聚共识、集合力量、奋攻坚。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农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人民持续增收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存在并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农村养殖户思想观念陈旧,养殖多靠经验开展,对新技术、新思想的理解、掌握不深不透。思想不解决,养殖技术不精,导致目前水产养殖局限性较大,仍在使用传统养殖法,养殖模式趋同性,产品同质化,创新乏力,缺少具有强竞争力的养殖对象。加上农村水产养殖管理的方式方法水平相对落后,对水产养殖户的指导力度不强,无法有效解决水产养殖方式传统、技术落后的局面。
(二)科技技术与设备落后。农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应配套的专业设施相对老旧落后,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性学习、培训、宣传等不到位,无法引进针对性的先进养殖模式或经验,也没有配备先进技术的基础设施,因此,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在农村普及率和使用率较低。
(三)养殖品种单一。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加上农村农业资源面积的限制使之形成不了大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农业养殖方面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竟争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一)针对科技人才稀缺方面。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和方式应用需要高水平水产技术人才的支撑。因此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加强水产养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渔业科技培训,邀请技术专家,举办短期培训班,宣讲有关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编写通俗易懂的养殖户水产养殖技术手册,方便农民熟悉和了解养殖技术。另外,可以建立农村人才储备机制,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前往农村进行水产养殖,为农村水产养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引进人才改变当前养殖模式传统单一的情况。
(二)针对科技技术与设备落后的局面。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其对水中氧含量变化比较敏感,如果水中溶氧量不足,就会造成白对虾窒息死亡,给水产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仅要实时监测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还应有相应的措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为水中增氧,避免水产死亡,而微孔增氧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很多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必须依赖于一些基础设施,因而企业应及时购买并应用相应的基础设备,保证水中溶氧量能够满足水产生物的需求。希望可以通过政府的扶持以及专项资金来全面促使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加大财政支渔力度提高资金使用。
(三)针对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的现象。希望可以通过政府渔业相关部门的指导,引进其他类别的养殖品种。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总之,除了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之外,水产养殖人员还应该与时俱进,并在政府的帮助下认真学习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自身“软实力”,保障水产养殖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发展。政策是引导,科技是动力,人才是关键,质量是保障,市场是后劲。只要能够认真贯彻党的科学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水产养殖必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