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小农经济、初级产品……文山在向农业强州迈进的路上,需要更多引领者。
穿上隔离服才能进入的奶牛养殖场,10多个小时就能运达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通过网络“云调节”饲料配比的猪舍……这样的“升级版”现代农业,你都听过、见过吗?近日,文山日报社主题调研采访组记者在砚山县采访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时,一个个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农业企业令人眼前一亮。围绕省委、省政府为文山确定的三个发展定位、目标及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部署,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要求,砚山县“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有力助推全县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牛气十足”的奶牛养殖场
位于砚山县平远镇新平社区黄栗树村小组的云南乐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蒙牛乳业的供应商。公司的奶牛养殖场里现有1500头奶牛,全部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进口品种,每一头都价值不菲,自然也受到“尊贵”待遇。
它们吃的是本地玉米经过发酵精加工的青贮料、运费比价格还高的进口草料;住的厩舍垫料里,经过人工“落膝测试”,以确保奶牛们不受伤;电子耳钉、项圈,可以在手机、电脑端精准识别每一头牛的定位、步数、反刍等身体状况。为确保奶牛尽量不受外界病菌传染,进入养殖场区,饲养员要经过消毒程序,外人进入厂区,更是必须穿上隔离服。
这样精细的养牛方式,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真是开了眼界。而让他们“换脑子”的,还有对青贮料的认识。
乐牧公司于2020年11月在砚山县投产后,开始大量使用本地玉米加工而成的青贮料。青贮料不仅营养丰富,还减少了秸秆资源浪费,以及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使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
虽说这种做法好处不少,但最初,许多农户并不愿意将地里的玉米卖给公司,认为每亩收入算下来少了几百元。后来,他们看到收割机的强大功能,3天收完1000亩地,完全不需要他们的劳动力、请工费,节省下来的时间,他们又可以打工挣得更多的收入,大家的积极性就高了。
据统计,2020年,乐牧公司完成订单青贮玉米饲草饲料种植2400亩,收贮量6000吨,每吨收购价460元,涉及农户1000户。预计今年收贮2万吨,目前达成合作的农户多了近一倍,已有近2000户农户,每吨收购价也涨了二三十元。
雇请几十名当地农民到公司上班、收购数千吨农户种植的玉米做青贮料,这仅仅是乐牧公司在砚山县带动农户增收的第一步。接下来,公司将通过“公司+种植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采取“基地带大户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标准化连片牧草种植、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等。
截至今年4月,公司在平远流转土地1200余亩,涉及农户近200户,按照协议,土地流转租金每5年递增一次,递增比例为10%。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农民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又可从二三产业中获得收入,实现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双赢。
直达大湾区的新鲜蔬菜
在砚山县平远镇、稼依镇,有着大自然给予的大片平整土地,云南人称其为坝子。在山区半山区的文山州,这样的馈赠尤其难得。砚山松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5500亩蔬菜基地,将这片珍贵的高原沃土用到了极致。一年365天,松南公司都有工人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蔬菜种植各个环节的工作。这些劳作的人群里,还经常有公司董事长罗松南。
已经60多岁的罗松南仍然保持着经常到地里转悠的习惯,几十年未改。还未满18岁时,这个广东汕头小伙就开始从事蔬菜批发零售行业。1987年,罗松南带着一批广东的蔬菜种子来到云南呈贡,成为进入云南开始高原蔬菜精细化产业的第一人。2008年,他在充分考察砚山县的土地、气候条件后,决定将种植基地扩大到这里。
从砚山的1个公司到2个公司,从800亩到8000亩,从1年4000吨到4万吨蔬菜外销,从1天150名工人到用工高峰1500余名工人……10余年的时间,松南公司成为砚山县做大做强“一棵菜”的中坚和代表之一。公司办公室里,有着满满一墙的各种证书和表彰奖状,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云南名牌农产品”“云南省10大名菜”等“硬货”。除此外,松南蔬菜基地还被认定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
大规模连片土地流转,建立健全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和规范,按绿色食品规程实行质量控制、质量追溯,集产、供、销于一体,既独立又通力协作的“松南模式”成为“砚菜”中的一大品牌。近年来,砚山县充分发挥蔬菜产业特色优势,先后引进和培育松南、中康、立达尔、永润等23户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流转土地20万余亩发展规模农业,建设蔬菜百亩以上产业基地64个,带动全县8万余户农户发展产业140余万亩,1万余名群众进入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就近就地务工,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下午采摘、晚上出货,18小时运抵广州,22小时运抵深圳,“砚菜”带着高原的阳光和雨露,新鲜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成为云南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基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80万亩,居全省首位。
在罗松南从事蔬菜产供销行业的几十年里,他一直非常认可砚山的土地资源、交通区位,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砚山对外来企业服务很好,这样我们才一直在这里站得住脚”。虽然面临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宁夏蔬菜”竞争,“砚菜”仍然优势明显、底气十足,特别是冬春蔬菜交易,占云南规模化蔬菜基地日均交易量的70%,是粤港澳大湾区冬春市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下一步,砚山县将重点提升夏秋蔬菜产业竞争优势,补齐产业基地基础设施短板;突出质量控制,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为目标,加大“绿色食品牌”产业发展保障与产业服务支撑,力争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供应量占云南蔬菜的20%。
“科技风”引发新动能
大北农集团是中国农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入驻砚山县,无论是科技运用、生产方式,还是企业管理、质量控制,都成为文山州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更高标杆。
经过前期实地考察,2019年12月25日,作为全州“三个三十”重点项目之一,大北农集团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暨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项目在砚山县维摩乡举行了一期开工仪式。占地516亩、总投资1.6亿元、大北农砚山县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暨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项目拉开序幕。
近日,记者来到迷底邑村,在超过1公里的路边眺望养殖场时才得知,场区对人员进出管理十分严格,需要经过4道防线、前后4天时间的消毒检测达标后,才能进入养殖场区。
养殖场为什么有如此严格的规定?饲料等物品如何进入场区?管理人员又是怎样了解场区相关情况?……面对这颇为“高端神秘”的养殖场,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位于砚山城区的云南昌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
2018年开始,一种养殖业中的重大疫病——非洲猪瘟几乎横扫中国。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北农集团研究院设计采用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全封闭生产线,昌农公司养殖场区对人员进出的严格控制,正是防止疫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虽然整个养殖场区远离村庄和公路,处于相对于外界隔绝的状态,但在昌农公司的监控室里,可以对整个场区进行无死角监控。不仅如此,场区还科技感满满:安装有空气过滤系统,严防病毒侵入;饲料运输车要经过消毒、转运后才能到达输送管道处,最后由管道传送进养殖区;养殖区的自动给料系统,能根据生猪的大小、进食量、肥瘦度调整每头猪的饲料配比和数量;养殖区污水、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还田、循环利用……
高科技带来高效率。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已竣工投产,三期年出栏30万头仔猪场正在建设中。依托迷底邑基地,昌农公司以“公司+农户+生态农场”新型生产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致富,对合作养殖户统一提供猪苗、饲料、疫苗、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大大减少农户投资成本,降低了市场风险。从今年5月开始,公司养殖场和农户代养的生猪已走向州内外市场。据统计,今年5至10月,公司共销售生猪33672头,实现产值5410.55万元,助农增收1338.78万元,其中向48户农户支付代养费805.47万元。
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大北农集团不仅给文山畜禽养殖业带来“科技风”,更带给农户实实在在的实惠。近年来,砚山县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畜牧品种改良、龙头企业带动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引进和培育大北农、小蛮猪等养殖企业,示范带动全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共21家,预计今年年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31万头,为砚山县生猪养殖产能、猪肉食品安全供给和稳定猪肉价格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以砚山县鑫农鑫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形成一批畜禽规模化养殖模式;以云南中康公司肉牛养殖为代表,以牧草种植、肉牛养殖为基础,屠宰加工为依托,以专卖店和大型超市为据点打造的“听牧”牛肉品牌,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以砚山县云砚养殖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为代表,通过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和“消费扶贫”创新等,形成“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带贫模式。
一个模式就是一种创新,成为巩固脱贫脱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塑造文山农业新品牌,从“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迈进的有力推手。
“十四五”期间,文山州将锚定“文山特色、云南最优、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和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主打“绿色食品牌”,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入实施“一县一业”,加快全产业链发展。以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示范乡镇、示范村)为抓手,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建设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0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200万亩辣椒基地和年出栏100万头肉牛基地,全面提升基地化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促进全州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努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和“后花园”、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性农产品和食品集散中心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