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意农业美学人才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第十四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美学营造人才培养访谈会暨中国创意农业学术季综述(二)
文/杨亿农
以“打造大美田园,营造大美空间,培养创意农业美学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1年“第十四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美学营造人才培养访谈会暨中国创意农业学术季”,9月27日在四川天府新区永兴街道明水村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创意农业学术界、企业界、返乡大学生、新农人的广泛关注。全国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热烈讨论,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讨创意农业美学营造人才培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本届访谈会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特别支持,成都市天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天府新区国新大数据产业技术科学研究院主办,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西南研究中心、四川省专家智力转化促进会联合主办,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承办。为期三个月的中国创意农业学术季聚焦“美学营造人才培养”,邀请本领域专家学者分享创意农业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创意农业与农耕教育,分享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加强创意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创意农业在农业领域创新应用,引领创意农业学科创新发展,探索美学营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宋峰到会指导。
创意农业论坛为全国创意农业领域中连续举办的高层次、高知名度、影响面最广的专业论坛,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十四届。14年来,创意农业论坛立足国家创意农业发展战略,结合各地创意农业实际,以智库论坛形式,通过专家解读三农方针政策和农业农村重大热点焦点话题,围绕“乡村创意产业”“美学经济”“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经济”“农民丰收节”等诸多议题展开研讨。创意农业论坛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成为影响农业农村专家学者、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以及返乡创业人群,集研究、交流、规划、传播、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农业领域高端学术平台、汇聚全国创意农业理论界资源和科技资源的重要智库平台,是中国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平台、人才集聚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
文旅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西南研究中心主任马健,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松青,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新经济处处长何建东,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龚兴夏,四川省专家智力转化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周玉昕,成都市创意农业协会副会长冯永德,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原秘书长金琳琅,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曹成全、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成都市天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冉启全,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许志和,成都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成都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悦,成都市天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贺艳华,四川萤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磊,四川萤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林,四川虫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杜良永,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公室主任李彦强,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农学专业教师杜道强等来自各地的高等学校学者、创意农业专家、企业家、实用技术人才和大学生参加了第十四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美学营造人才培养访谈会,共同开启2021年中国创意农业学术季。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邵长志对与会专家进行创意农业人才培养问卷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孙长伟,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南平,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宣传部专家娄可伟,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标准认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牟锦毅,海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柟,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鄢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副团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资深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文心田,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副院长、教授郭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苏士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虹,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会长张成龙,西南政法大学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主任曾德国,《企业研究》杂志原主编姜成新,重庆市江津区发展改革委二级调研员韩明,湖北省策划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湖北省休闲生态农业发展协会副会长谢海洲,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副主席李卫东,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务院及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特色经济作物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智库专家韩庆新,西华大学长江产业园区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 何东,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刘金涛,剑阁县委副书记、县长范为民,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静,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符刚,成都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副校长,四川省美术特级教师陈冠夫,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罗凯,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刘军,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新乡贤联谊会会长李安潮,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四季绣生态农庄总经理胡晓全等专家、企业家在线上进行了交流和访谈。
访谈会上,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章继刚发布了创意农业年度研究成果—《《2021年中国创意农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章继刚总结了2020年以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成绩、当前创意农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创意农业投资方向和美学营造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访谈会上,大家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和创意农业人才培养以及《全国创意农业精品教材暨乡村振兴丛书》新书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对创意农业精品教材研发编写、乡村文化振兴、创意农业美学营造人才、乡村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现将与会者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加强创意农业中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曾德国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究和文艺创造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创意农业是指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把传统农业逐步提升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农业中也同样存在有知识产权,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有助于乡村振兴。创意农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但是创意农业所体现的知识产权,更多的体现在著作权方面,这是一个特色,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创意民俗是将原生民俗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讲好“乡村故事”,将时代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中。创意生活是将农产品、农业与民俗的创意,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将传统的乡村文化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愿景。创意景观涉及的知识产权,其中大地艺术设计图纸资料、营造民居庭院设计图纸资料,可以采用著作权保护。但是已经实施的田园中的大地艺术,保护却很难。创意景观的设计往往与自然环境、植物品质、乡村文化等密切相关,往往在实施中会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引用的一些设计元素,缺乏原创性而难以受到保护。曾德国表示,创意民俗,一是传统的原生民俗,需要传承,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乡村故事”,可以通过著作权保护。创意生活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是上述知识产权的集合,包括植物新品种、专利、商标、著作权,当然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还会形成相关的商业秘密。其中,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土特产中的精品,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宣传和推广,带动当地人共同致富,启动积极作用。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资源,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识才”“爱才”“用才”,更要将“育才”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塑造乡村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升乡村人才软硬实力,营造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力度、创新乡村人才的培育模式。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务院及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特色经济作物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智库专家韩庆新认为,乡村发展需要具备进取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在人才的培育上,首先,要持续增强人才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才的培养要“诚其意、正其心”。其次,要注重乡村人才管理、协调能力的提升,增强人才对先进理念地认知,使乡村人才具备现代企业和组织的运营管理能力,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人才想做事、能做事的进取精神。最后,要强化乡村人才领导力的塑造,激发人才创新欲望。乡村振兴需要多元人才,人才需要多元思维。在继续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艺术、科学、历史、经济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通识教育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的认知水平,培养乡村人对“美”的诠释能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能力,对现代市场运作的理解能力,引导乡村人才在“修身”方面不断精进。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罗凯建议在乡村振兴中应用农业美学。要树立农业美学意识,要通过会议、文件、资料、图书、电视、视频、网络和现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美学,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农业美学的内涵、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以及发展美学农业的意义。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配备人员,配置设备,配套资金,使农业美学研究有一个实在的载体,能在载体的依托、支撑下有序地、理性地、顺利地进行下去。研究机构可设成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形式,最好设在大学,以既利于研究,也利于传播。研究机构的任务主要是开展农业美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期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指导美学农业的发展。发展美学农业,应先在总结成功经验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美学农业评价体系或美学农业园区评价体系,籍此以指导美学农业发展和美学农业园区建设。因此,湖南省修武县和湖南省长沙县的实践值得总结,全国性的试点也应该先行一步。
强聚创意农业之光,赋能乡村振兴大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要特征之一。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中很大的一个领域。创意产业源于创意经济,创意经济源于知识经济。什么是知识经济?简言之,知识促进、提升产业发展,知识创造财富。在此基础上,创意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以后,很快热了起来。为什么热?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副团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资深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文心田认为,因创意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创意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中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心田强调,农业是基础,创意属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创意本质上是一种智慧,应该是理性思维的创新。不着边际、没有科学、没有逻辑的胡思乱想不能算智慧,也不是创意,更不是创新,因此创意农业也可说是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能大大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创意农业的提出和发展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其发展空间巨大。现许多城市都在讨论现代都市化农业的发展。不管都市怎么发展都需要农业,城市内部也需要不断扩大绿化空间。我们已看到如客厅农业、阳台农业、楼(屋)顶农业等逐渐出现,这既是家庭和城市环境绿化美化的新方向,也是家庭和城市“菜篮子工程”的新补充,一定还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文心田说,创意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将发挥巨大作用。依靠人的智慧(表现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空间拓展、文化创意等),创意农业的潜力巨大,也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如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如何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如何提升农产品的包装规格和质量?新农村建设如何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使之更有魅力?在城市化进程农民变市民过程中,如何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如何做好土地经营和流转?等等,这些都可在创意农业发展中探索、创新,创造出新的模式与机制。无疑,创意农业的发展特别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民生活进入全面小康将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湖北省品牌农业顾问、湖北农业品牌研究院特约专家顾问谢海洲认为,成都市是中国创意农业的发源地,由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章继刚先生倡导的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也成功举办了十四届,这得力于成都一大批农业专家以“星星之火"行动,才"燎原"了中国创意农业的全面发展,湖北创意农业受益颇丰。我们知道,创意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文的创造力,围绕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对农业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以及农业的观光、休闲和度假等功能进行创意设计、改造与提升,以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的新理念新模式。要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全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技艺传承人"等专业人才,大力培养接受新观念、获取新信息、提高新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复合型“新农人",不断引导推进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大数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理念、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产业,文化休闲产业,实现乡村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和持久化。创意农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功能、地位及作用会越来越凸显和重要。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四季绣生态农庄总经理胡晓全认为,要对回引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产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返乡创业者、优秀经营主体的创办者及引领带动农业产业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政府应采取基本薪酬,奖励补贴,社会保障等方式,提高回引农村优秀人才待遇。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布局中,相关部门除了在政策,金融贷款方面的支持外,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对其返乡创业者所发展项目及规模,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引导,合理规划布局,不能盲目追求规模,适度规模经营才适合山区农业的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滨认为,要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食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要发挥农村司法所等法律救济组织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塑农村食品市场供给链。整顿农村小食品加工企业,使之达到食品安全生产的规模与技术水平。利用新供给举措促进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的升级,即从销售角度来看,就是通过零售和商业的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且不断优化的供给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村社区外那些规模大、信誉好的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到农村食品市场的供给中。这样既解决了农村食品零售商“进货难、缺好货”的困境,也为农村市场的优质食品供给提供可靠的“货源”。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改革委二级调研员韩明认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必然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韩明表示,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往前推进,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留下来从事农业的农民,也要走职业化道路。职业农民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作业技术,不适应的农民将被逐步淘汰。要通过城镇带动、工业带动、商业带动、农业项目带动,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民住房向城镇集中,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依托城镇兴建,让居民都能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减少零星分散的农房,逐步降低农房对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不利影响。(创意农业网公众号杨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