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冬交会文昌馆,工作人员抓紧摆放各种瓜果蔬菜。阮琛 摄
潭牛文昌鸡、东郊椰子、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细数文昌农业品牌,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浮现于眼前。
近年来,文昌市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目前,文昌已经形成了文昌鸡、椰子、罗非鱼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而这些品牌也成了文昌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受岛外消费者喜爱的“椰乡牧鸡”。阮琛 摄
完善产业链让文昌鸡“远走高飞”
12月14日,在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春回村村民韩武的文昌鸡养殖场内,散养的文昌鸡正在悠闲觅食。利用自家10亩林地,韩武与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起了养鸡场。“林下养鸡一年能赚12万元。”韩武说道,这也为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除了传统的养殖和毛鸡销售以外,文昌鸡产业也在不断完善产业链,扩大销售市场,提高文昌鸡的附加值。
“工人宰杀好的毛鸡,经过卫生处理就直接打包好进冷库,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文昌鸡的新鲜品质,冷藏保鲜后送往岛内外的市场。品质保障了,合作社的订单增加了。”在文昌市新桥墟昌头村的文昌绿然潮记文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张蝶说,冷库能放下约一万只鸡,冰鲜鸡销往广东、香港等地。“冷库自去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合作社的销售量正在逐步上升,不仅卖毛鸡、还可以卖冰鲜鸡,现在还合作研发各种做法的熟食鸡。”
张蝶算了一笔账:净鸡销售每只增加6元,每月可增收15万元;熟鸡销售每只增加15元,每月可增收7.5万元。“我们合作社一年至少增加90万元的收入,这是非常可观的。”
近年来,文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昌鸡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不断加大发展力度,文昌鸡产业已成为文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让文昌鸡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文昌市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把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文昌鸡原产地标记和注册商标保护力度,实行标准化饲养、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文昌鸡规模化养殖取得显著成效。“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规范化管理,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提高品种质量,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文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2020年文昌鸡饲养量达到7695万只,出栏5749.39万只;2002年和2005年文昌鸡品种和饲养管理规程分别获得海南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证。2004年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注册”(后改为地理标志注册)殊荣,2009年6月又获得国家“证明商标”注册。
目前,文昌全市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场有8家,10万只-100万只的有15家,1万只-10万只的有769家。全市已成立81家文昌鸡养殖合作社,现全市文昌鸡饲养从业人数达1.6万人。
位于文昌市龙楼镇的春光椰子王国观光工厂。阮琛 摄
融合发展让文昌椰子产业攀上新高度
在品牌强农同时,文昌也在以特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甲天下。
在文昌,椰子产业最具当地特色。肉厚味美、清澈甘甜、口感独特……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光、热和土壤条件资源,加之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椰文化,催生了“文昌椰子”这张靓丽的地域名片。
而文昌椰子也因产业链完整,产业化程度高,产业历史悠久,产品类别丰富,发展后劲十足。
正值旅游旺季,在文昌春光椰子王国旅游景点,来自山东的游客陈先生正带着孩子体验制作椰子美食的乐趣。
在这个占地面积60亩的椰子王国里,有六大特色板块:椰王宫、椰美食制作廊道、椰艺阁、椰之春、椰膳苑和御椰园。游客在这里通过可视化生产车间、研发检验室,可以亲眼见到一颗椰子变化成椰子糖、椰子饼干等各类休闲食品的神奇过程。
“在这里可以了解椰子文化,椰子的故事,享受椰子美食,还能近距离感受椰子食品的制作工艺,真是大开眼界。”陈先生说道。
而在文昌椰子产业重镇东郊镇,作为椰乡文昌的椰子核心产地,闻名天下的东郊椰林一直是海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东郊椰林独有的椰风海韵,与当地各色椰子加工业相得益彰,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为助力椰子产业发展,文昌市大力推进“文昌椰子”品牌建设,开展“椰林工程大行动”,把椰子产业作为经济引擎、生态屏障、旅游亮点,编制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现经济、生态等多种效益。以产地区域品牌赋能,推动文昌椰子产业提质升级,重点促进椰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文昌椰子”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海南农产品十佳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获国家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海南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大赛三等奖;2019年录入“海南省第一批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和《2019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报告》;2020年获得海南省十大农产品地理标志。
迈号咖啡。阮琛 摄
“科技助农”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传统水产养殖如何实现现代化?在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可窥一二。
水产养殖业是冯家湾渔民依赖多年的生计。上世纪80年代后,受冯家湾优良的自然条件吸引,一批科研院所和水产企业纷纷入驻冯家湾,带来先进的育苗技术,拉动养虾业、饲料业、网具业等整条产业链发展,冯家湾因此成为知名的“虾苗谷”。
2020年,文昌市规划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鼓励当地养殖户“上岸”“上楼”养殖,探索近海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
产业园内首栋示范养殖厂房共2层,鱼虾螺采取多层养殖模式。厂房跨梁架空结构下,数十个船型水池排列有序,由给排水管道、供氧管道等串联成一体。厂房可以通过人工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线,为不同种类海产品提供适宜的繁育和生长环境。多层养殖模式不仅稳定、可靠,而且让同等面积的土地提高产出60%以上。
今年5月,当地富有经验的养殖户曾广能等首批4户养殖户正式在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的两层养殖厂房进行东风螺、东星斑、银鼓鱼投放试养,开启他们的“车间化”养殖新模式。在三年试养期内,园区对他们免收厂房租金、供水等费用。
“几个月时间,就已有两批东风螺螺苗顺利卖出,产生了经济效益。”曾广能说,与传统养殖场相比,工厂化养殖车间生产条件可控,孵育的东风螺苗品质更加稳定。
为实现生态化、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建设目标,冯家湾产业园还规划建设了深海取水工程和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即从深海集中取水、统一供水,取水管线深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岸生态的破坏,同时有效提升水质。园区内产生的养殖尾水、加工废水、生活污水,统一分类、集中处置,确保达标排放,维护湿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大大降低了入园企业在取水、排污等方面的建设成本。
文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文昌还将引进培育种苗、饲料、加工、冷藏、运输、贸易等上下游企业,完善生产、销售、运输、加工、出口、质检等环节,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文昌农业发展亮点
2021年,文昌市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3.7%
建成高标准农田1.71万亩
复耕撂荒地2万亩,新开垦和提质改造耕地1万亩
扩种农作物3.23万亩
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增长4.7%和3.7%
文昌鸡出栏量增长10.5%
开工建设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项目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