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1569302
 

电力科技助力甘肃打造智慧农业

   2022-01-07 媒体滚动3120
核心提示:日前,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普通合伙)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当地农民正在采挖新一季的洋芋。“以前种洋芋,周期

日前,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的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普通合伙)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当地农民正在采挖新一季的洋芋。“以前种洋芋,周期长,虫害多,种出来也卖不了多少钱。自从国网甘肃电科院(9.7900.000.00%)的技术人员给我们装上这套系统后,我们的洋芋长得快,长得好,一个鹌鹑蛋大小的洋芋出口能卖1块钱。温室里LED补光、温湿度控制、水肥灌溉、物理杀虫都是自动的,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运行信息,也能在手机上操作开关,太方便了。”农民企业家李进福每每说起这个系统总是赞不绝口。李进福是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普通合伙)的董事长,他提到的这个系统是国网甘肃电科院开发的零碳乡村区域微能网管理云平台。

“这两年,甘肃分布式光伏发展得很快,如何解决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问题成了甘肃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瓶颈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抽调了10余名优秀党员,以定西香泉镇为示范点,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并接入智慧管理云平台,不仅解决了光伏的就地消纳问题,而且提升了农业产业园管理和运维水平,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国网甘肃电科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项目研发人员杨勇说道。

国网甘肃电科院培养的智慧农业负荷   张海龙摄

国网甘肃电科院培养的智慧农业负荷   张海龙摄

据悉,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国网甘肃电科院积极推进农业电气化理念,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普通合伙)达成合作协议,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建成定西香泉马铃薯零碳生态村落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经有了893千瓦新型智慧农业负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在满足农业负荷的同时,国网甘肃电科院还将多余的光伏电量采用加热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储能,沼气的产量增加了10倍,产生的沼气直接用于农村生产生活,而制造沼气产生的废液废渣用于制作农作物营养液,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绿色循环利用。

据了解,智慧农业技术不仅应用于马铃薯种植,在甘肃陇南的花椒、金耳等农产品(6.5800.010.15%)的烘干储藏、甘肃临夏地区的农牧业养殖技术中也颇受欢迎。

“脑中装着技术,心里装着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发挥技术优势,尽可能做一些惠企利民的事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杨勇说道。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