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石刻非遗传承人拉花:让式微民间艺术变为高原农牧青年致富“敲门砖”
【解说】冬日清晨,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宗科乡拉花创新工作室里传出清脆的敲击声。壤塘县宗科文化传习所所长、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刻的代表性传承人拉花,正手执一把细长的刻刀,用扁平的铁锤,有节奏地敲击着刻刀尾部,在石板上雕刻着寓意着新年风调雨顺的黄财神。
寿星与仙鹤、神龙与凤凰、十二生肖……在拉花的工作室内,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着美好寓意的石刻作品陈列在不大的展台上。与壤塘传统的浅浮雕形式的石刻不同,拉花的石刻更加注重作品的立体和层次。拉花介绍,近10年,随着雕刻工具的更迭以及他不间断地钻研和打磨,如今他的石刻“镂空”技术已“小有所成”。
【同期】四川省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刻代表性传承人 拉花
10多年前,我们壤塘县县委书记和县委县长,喊我们去考察,(到)另外的地方去,去看一下我们的石刻怎么样,他们的石刻怎么样。我们回来了(发现)我们的是石材也不行,技术也不行。然后我们看见他们刻得就很好,(因为)我们自己是去看了别人的(石刻技术),我们心里面有个印象,然后就我们慢慢地(钻研),技术就高起来了。以前(几乎)没有(镂空技术),但是有一点点,但是很粗糙,因为他们以前就没有工具,就是雕刻那个工具就很少,现在工具也多。
【解说】据悉,自12岁跟随爷爷学习唐卡绘制随后学习石刻以来,拉花已从事拉花从事藏族石刻20余年,拉花创作的石刻作品也远销香港、澳门、广东、浙江等地。按当地传统,石刻技艺是一门家传手艺,但拉花却有意打破这种传统。近年来,拉花广招学生,前后带出300多名徒弟,其中绝大部分是“放牛娃”出身。
【同期】四川省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刻代表性传承人 拉花
我心里面想了,我也是个共产党员,我心里面这样(想)我一个人发财了,他们没有的话,我心里面很难受。我就把我所有的乡上的,或者(其他)哪里的都好,都通知了,我说你们想学的话,来我这学,我就一分钱不收你们的学费。你们学会了就跟着我做的话,我就给你们工资。你们想走,(在)外面去画也好、刻也好,随便你们想走(就走)这样子。
【解说】今年37岁的仁青扎巴就是拉花的“得意门生”之一。从零基础的“放牛娃”成为技术精湛的石刻工匠,8年多时间,仁青扎巴没交过一分钱学费,反而增加了不少收入。仁青扎巴说,通过石刻,一年下来,自己少则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多则有10多万元,非遗石刻正深刻改变当地农牧青年的命运。
【同期】拉花创新工作室学徒 仁青扎巴
当时我在这(个)时候(时间还)在放牛。他们这个工匠技术和画唐卡,他们是不外传的。然后拉花老师在有一年他就开始要教(收徒)。每个人想学的(他)要教学生(画唐卡和石刻)。我也想这个是一门技术,就跟着他(拉花)学了这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这个学会以后,就第一就我学会了一门手艺,第二就是我不用到处去跑,在这里(家)门前就可以挣钱了,而且收入也提高了。
【解说】随着黄财神的石刻逐渐成型,拉花表示,新的一年,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重拾石刻这项民间技艺,让石刻在涉藏地区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自己将在内容上尝试突破,在石头上雕刻出更多反映藏族人文与自然风光的作品,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藏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