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0919772
 

提高农业科技“含金量” 成都打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组合拳”

   2022-04-02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3210
核心提示:3月31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旨在进一步加强成都市科技特派员的交流合作,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

3月31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旨在进一步加强成都市科技特派员的交流合作,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促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也为成都持续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组合拳”打开了一扇观察“窗口”。


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还需要不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为让更多实验室中的科技成果走进乡村振兴一线,成都也不断搭建科技成果对接平台。本次活动上,三位专家带来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吕世华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水稻覆膜节水高产环保栽培技术。他表示,水稻覆膜种植土壤温度提高,有机肥料分解加快,稻田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少;同时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水稻病害的发生。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高效技术,不仅实现早种早熟、增产增收,还能节水抗旱、省肥、省药、省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曾先富介绍说,自2020年秋季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把简阳市禾丰镇丙灵村作为基地,开展了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经过系列的品种引进、田间设施优化改进、技术培训与手把手教授操作、技术规范贯彻、田间技术指导,2021年,林下赤松茸的设施优化程度、田间标准化种植水平、赤松茸长势均比2020年更优、更好,赤松茸亩产值超过10000元,亩纯收入超过5000元,取得良好的成效。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霞介绍说,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联合湖南师范大学,通过花䱻和唇䱻杂交选育技术,进行水产新品种育种攻关;结合花䱻繁殖优势和唇䱻生长优势,选育出适宜生产所需的体型好、长势快、易饲养、易捕捞、批量化生产的新品种。目前,他们已在水产种业园区、种苗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示范。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科技特派员也是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成都,“科特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一直活跃在乡村田野一线,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按照四川省“一县一团”组建科技特派员的要求,选派各领域农业专家209名,实现成都市所有区(市)县全覆盖。与此同时,为提供精准科技服务,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采用“互联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共开展培训、咨询和指导200余次,培训农户上万人次,重点培训帮扶对象6000余人次,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解决生产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特派员”的作用,2022年,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将结合“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建设,随时随地通过平台接受农民咨询,做到远程服务、在线指导、即时反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和优势;摸清摸透各功能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和项目需求,整合科技特派员资源,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围绕成都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实施联合攻关科技项目。


同时,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将强化人才支撑,培养壮大队伍,筛选与各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家人才,形成科技特派员后备库;逐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增加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专业人才,打造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人才队伍;数量上逐步增加成都市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梯级人才结构,形成省、市、区县三级队伍。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