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0994070
 

科技之光“点亮”农业前程——云南省政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专题协商会小记

   2022-04-15 人民政协报2920
核心提示:“农业科技创新事关我省‘三农’发展大业,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大局。”4月8日,云南省政协召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专题协商会,

“农业科技创新事关我省‘三农’发展大业,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大局。”4月8日,云南省政协召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专题协商会,以视频连线的形式,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同“屏”共商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科技支撑不足、供给与需求错位、科研资源共享不足、成果低水平重复……”首先发言的省政协常委、云南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云月一针见血地抛出问题。



王云月认为,企业是实现科技需求与供给对接的市场主体和力量,而农业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应深化科企合作,以规范的利益共享机制引导科研单位把科研要素落到企业,让企业在较低成本下,取得科研团队支撑,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从解决生活待遇及保障、健全考核机制、激活活力动能等方面,提出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大更多的成长平台,包括交叉任职、双向兼职、技术入股和人才驿站等,让其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发展生力军。



“建议鼓励和吸引省内外农业院校毕业生到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人才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全面对接。”李少华委员建议道。



如何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的“最后一公里”?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彭志远委员建议,注重以技术交易、作价入股等形式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真金白银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将农业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在项目验收时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形成成果与生产融合的良性循环。”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文俊建议。



聚焦云南种业发展,云南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所长丁仁展委员建议,完善市场化科研交易平台和“揭榜挂帅”机制,提高育种目标针对性、项目指标实用性和项目管理效率。



“目前,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投入不足、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动力活力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等6个方面。”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提出: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稳定支持机制;根据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构建科技支撑有力、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明确、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相衔接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建议。



此外,委员们还提出了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从点到链的支撑能力;支持云南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一所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补齐高层次技术技能农业职业人才培养短板;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贷款业务等意见建议。



听完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后,到会的云南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依次作出回应。



“各部门要认真梳理研究、充分吸纳委员意见建议,扎实推进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成效。”云南省副省长张治礼表示。



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最后总结说道: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精准建言献策,努力为推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多作贡献。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