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共湖北省委举行“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本场发布会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全面介绍湖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的情况。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三农”基础之“稳”,促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进”。极目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279亿元。粮食产量达到552.9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油菜籽产量达到251.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分别达到2000个和3997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湖北省委农办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介绍,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研究制定乡村振兴“21条措施”。去年全省新选派1.77万名第一书记和1.2万支驻村工作队,与12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信贷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据介绍,2021年以来,湖北将37个脱贫县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并全面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7.3万户、21.6万人纳入监测对象,八成以上已消除风险。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2元,增长3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
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崔先华介绍,“接下来,我省将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根本的措施,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208.4万人以上,确保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跨界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布会透露,近三年来,湖北投入3亿多元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农业与现代加工业、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产业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恩施市等9地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湖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崔永红表示,“下一步,我省持续聚焦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快提升我省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水平,强化试点示范,继续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强化政策供给,加大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力度。”
财政保障五年支出4036亿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财政支持。过去五年来,湖北把农业农村作为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4036亿元。五年来,湖北补贴267亿元种植粮食,筹措142亿元新建109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力端好“中国碗”。
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董绪奎介绍,2017-2021年,统筹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41.2亿元,支持1723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筹措资金286亿元,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跃升至全国第二位,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以农业科技创新端牢“中国饭碗”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创新。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湖北省农科院以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为抓手,深度融入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余锦平介绍,聚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人才等要素,聚集并推动下沉下移,推动品种培优、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把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
农业稳,则大局稳,粮食安,则天下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北省委农办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联农带农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实施以县域辐射服务乡(镇)村为功能目标的强县工程,扎实开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与农民同心同向,法治、自治与善治相结合的乡村有效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新时代有内涵、有质感、有温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