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101.1%。1-4月,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长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凉山农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热土”。
破解投资瓶颈 激活资源活力
农业农村投资增势向好的背后,是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今年以来,我州增强“三农”领域金融供给,凉山银保监局督促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涉农、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立足凉山实际,紧紧围绕种子和耕地两大关键,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美丽凉山·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一季度,全州银行业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95.87亿元,同比增长18.75%。
同时,一季度,全州银行业机构新增1605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建档评级覆盖面提高至60.97%,同比提升30.99个百分点。
此外,我州注重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全覆盖,提高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一季度,全州农业保险承保3.08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87.62亿元,支付赔款3861.87万元,受益农户1.87万户次。
第一产业投资增势向好,有助于打通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来”的问题。
重大投资项目 发挥牵引作用
在高质量推进产业大招商的路途上,凉山步履不停,一路前行。为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我州积极走出去开展农业产业招商,还邀请了深粮集团、中科同创等多家大型企业来凉山考察,促成与上海田蓝等国内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5月6日,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到成都就苦荞产业链项目进行考察,并与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中科同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举行座谈。座谈会上,我州希望依托凉山苦荞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人才和技术优势、中科同创销售渠道优势、三峡集团资本优势,通过加大产业链招商,不断提高凉山苦荞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力争把凉山苦荞产业做到百亿级产值,做成世界品牌。
5月9日,我州与深圳粮食集团举行座谈。座谈会上,深粮集团拟以苦荞、燕麦产品销售、研发、加工制造、农旅融合发展为切入,围绕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凉山品牌,帮助凉山特色农产品走出凉山,走向深圳。
5月19日,我州与中科同创进行项目座谈。会上,中科同创对拟在凉山州建设的“中国农业硅谷苦荞产业园”项目作了情况介绍。“中国农业硅谷苦荞产业园”项目以苦荞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和拓展市场,加快凉山州苦荞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带动育种、食品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 搭建新平台
近两年,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相关顶层设计,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三产融合的路径愈发清晰,战略实施的抓手愈发明确。
5月12日,凉山州东西部协作产业示范园项目座谈会在昌召开。泽川智汇农业科技公司的主业优势、发展方向与我州构建以“中国·凉山安宁河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凉山农业现代化重要引擎的目标相契合,泽川公司也表示将根据我州实际,以有机种植和养殖、农业固废资源化、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产业支撑,构建“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平台,实现产业组团化,推动我州绿色低碳农业循环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5月18日,冕宁县上海田蓝鲟鱼养殖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也将为凉山绿色崛起和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日前召开的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州表示将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建立健全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价格好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这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州的农业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州将坚持农文结合、农旅结合、农工结合,发挥优势特点,分级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分区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分类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持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