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以来,溆浦县遭遇入汛以来最强一轮强降雨天气,受灾人口达到8.8万人,紧急避险转移15026人,紧急转移安置6512人,倒损房屋575间。农业领域受灾尤为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2万亩, 绝收面积近6000亩,冲毁农田排灌渠道331处69公里,耕地生态护坎457处20公里,机耕道352处30公里,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洪水消退后,溆浦县委、县政府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迅速开展农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努力将洪灾损失降到最低。
“做好灾后建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溆浦县委书记郑湘表示,要按中央、省、市灾后建设工作的要求,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坚决打赢防汛救灾和灾后建设这场硬仗,向全县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6月7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建初第一时间赶到溆浦县实地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鼓励受灾农户抓紧灾后补种改种,做好生产自救。
6月7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农业厅副厅长唐建初在溆浦县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废墟难挡自救的脚步
“农业农村部门要细致耐心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及时恢复生产,不能因水毁农田出现大面积抛荒,确保粮食安全。”唐建初在观音阁镇现场指导灾后重建时指出,一是坚持自力更生,抗灾自救;二是整合项目,修复受灾严重的农田基础设施;三是受灾小的尽快恢复,改种补种;四是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农资农机供应。
观音阁镇是溆浦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
原本长势良好的玉米地里被洪水冲得满目疮痍。6月9日,灾后第4天,记者在观音阁镇畔坪村受灾现场见到村民王修中带着妻子和70多岁的母亲在地里抢修堤坝,锄起锄落的麻利动作,显示出他生产自救的决心。他的身后是被洪水冲倒塌的猪栏。“猪栏倒了,人不能倒下!我们多收一袋粮,政府就会少担一份忧!”这位农民掷地有声的话语,如今仍回响在耳边。
在均坪镇集中安置点住了一天一夜,61岁的老人赵家富始终都没合上眼。他的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走马灯似的在眼前转个不停。“不行,我得回去。”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整整2个小时,老人终于爬回大山深处的村里。从那天起,每隔1天,老人都山上山下来回爬4个小时,回村里给牲口喂水。“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钱。虽说家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6月5日晚,在均坪镇2处集中安置点的400名受灾群众全部返回家乡,开展生产自救。均坪镇思茅坪村4组的陈小勇谈到返乡生产自救时,讲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绊倒了要爬起来,在有人扶你的时候,你自己也得用力支撑。”
灾后第2天,在观音阁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观音阁镇大湾桥村村民刘小兵正认真倾听前来指导生猪养殖场建设的县畜牧部门为他家做的远景规划,“建成后可以养300头母猪,一年就能出6000多头商品猪……”在溆浦县广大农村,各乡镇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党员与灾民结对子的方式,帮助指导群众抗灾生产自救。
洪水灾害让溆浦县农业损失严重。6月5日,溆浦县召开防汛减灾暨灾后重建专题调度会。成立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联系单位负责跟踪服务,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使全县农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
6月6日,溆浦县委书记郑湘深入乡镇实地调研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察看道路损毁、防汛救灾及灾后环境卫生整治等情况。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研判形势,落实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到灾后重建中来,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廉喜多次调度防汛工作,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推动各项防汛措施落实。
溆浦县委书记郑湘在大湖坪村详细了解村里防汛救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开展情况。
深入一线:技术指导弥补损失
6月7日,在双井镇伍家湾村的田地里,50亩补种的大豆已经下种。与戈家冲村一墙之隔的东面,洪水中倒伏在淤泥里的上百亩玉米,经农业技术人员指导进行削尖处理后,逐渐恢复正常生长。“50亩绿豆长出苗,这一季的损失多少能挽回一些。”承包户范增海说。
6月2日,伍家湾村漫堤行洪,不到半小时,村里的上百亩玉米地成了一片汪洋。“受灾、成灾地块的玉米要尽快去掉被泥沙淤住的顶端部分,帮助农作物恢复正常生长。”洪水刚刚退,正当乡亲们一筹莫展时,溆浦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员就到田间地头了解受灾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你看,这些葱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部分根系已经被洪水泡烂了,必须尽快向根部培土,促使大葱新的根系生长出来,否则这些葱将不能正常生长。”6月9日,在溆浦神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片大葱地里,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拔起一棵看上去还不错的大葱提醒合作社理事长武军祥。这已经是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灾后第三次站在该合作社的地里了,鞋上、裤腿上都沾满了泥水。
“像这样的洪水,都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对农作物的灾后管理毫无经验,农业部门专家的指导真是太及时了。”刘志强对记者说。
溆浦县观音阁镇畔坪村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精准施策:基础保障有精度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全省旱杂粮开发重点县,溆浦县将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视为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统筹做好防汛抗灾和生产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溆浦县委、县政府精准研判、果断决策,第一时间成立抗灾生产领导小组,带领工作专班、技术骨干现场研究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方案、技术方案,指导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岳清告诉红网记者说,6月1日以来,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向受灾较重的乡镇发放农作物灾后补救技术资料3000余份,同时以微信、QQ等方式向农户发送灾害防治措施。6月4日开始,组建5个农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小组,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各个乡镇,指导受灾群众开展农作物灾后恢复、农业机械维护和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各项工作。为保障救灾和灾后重建,县财政于6月6日紧急调拨乡镇工作经费3800万元。
协调3家保险公司,组成调查理赔小组,深入各灾区,进行调查核实及丈量测算,做好投保群众的理赔工作,努力把农户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目前,已在观音阁、均坪、低庄、双井、深子湖等5个受灾较重乡镇开展农作物查勘定损。
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受灾群众恢复农业生产,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确保正常生长。对受损农作物做好洗叶护苗、追肥消毒、病虫防治,严防“大灾之后有大疫”。对已绝收的耕地,抢抓农时季节,帮助受灾农户落实改种补种,确保粮食不减产。
加大种子、化肥、农药、饲料、消毒剂等农资的储备和供应,全力保障农户耕种需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开展农机具检修,做好跨乡镇、跨区域农机调拨准备,确保农机作业效率。
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抗灾生产自救任务,溆浦县早已形成明确的规划和预案。如何通过科学、精细的田间管理保障粮食产量,是农业农村局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
刘岳清说:“农作物长期水淹,田间氧气含量低;抢种的早稻稻蔸没有腐化,会产生有毒物质;水打沙压造成耕作层被破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必须精准管理精准施肥。我们已经提前制定了针对性的水肥管理预案,正在逐步实施。”到目前,在各方努力下,溆浦县已实现抢管农田8万余亩,为全面夺取抗灾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情的洪水导致漫堤或决口,冲垮了公路、水库,冲毁了农业生产设施,但冲不垮的是齐心并肩抗险的坚强意志,冲不毁的是尽快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洪水已经消退,溆浦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中筑起了一座座洪水永远冲不垮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