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0844760
 

政策性金融要当好农业科创的先导

   2022-06-27 潇湘晨报3730
核心提示: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政策性金融要发挥当先导作用,加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支持重塑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创新环境,推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要素聚集并向农业领域流动,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推进农田宜机化、设施智慧化、生产高效化和产业生态化。

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政策性金融要发挥当先导作用,加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支持重塑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创新环境,推动资金、信息、人才、技术要素聚集并向农业领域流动,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推进农田宜机化、设施智慧化、生产高效化和产业生态化。围绕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科技创新为农业提质赋能,加快农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支持农业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为“基”,打造现代农业。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革新,打造高端农机产品和装备,推进先进农机装备的制造、创新和使用,重点支持大中型拖拉机、精密播种机、新型高速插秧机、高效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智造”,提高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和战略经济作物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程度,提升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质效。支持建立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加强农机推广和共享利用,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服务方式。支持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中小农业装备研发和制造,推进山地、丘陵农田宜机化改造,改机适地和改地适机结合,提升耕种机械化水平,为山地、丘陵特色农业发展强劲赋能。



创新为“钥”,打造高效农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流程,投入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破解耕地资源禀赋和自然生长条件的重要途径,深挖土地潜力,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推进更多低产田改造成为连成片、质量好的中高产田,协同配套中小水利建设,完善库、渠、闸等基础设施,实现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使更多的“望天田”变成“旺产田”。推进育种技术基础研究和创新利用,全力挖掘种子、种苗、种畜等种质资源,支持种子孵化、种苗培育、种畜繁育,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作物和优良畜禽品种。加强先进种植、生产加工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农业“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建设,在农业科技有力支撑下,扩生产基础、强龙头企业、带广大农户,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



创新为“绿”,打造生态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全力支持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使用,支持生物新材料制造、生物提取物、生物技术的创新。推进节水、节肥、节能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实施喷淋滴灌、水肥一体,培育生态农业有机农产品。支持建立“畜-沼-菜”“畜-沼-果”“畜-沼-粮”等循环利用模式,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实现种养一体化,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全产业链农产品和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使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加快绿色农药、绿色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发展绿色农业。充分融合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发挥田园风光和民居风貌独特魅力,创新设计生态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美化、彩化梯次发展,结合地形地貌,打造森林花海、滨水湿地、田园艺术等多层次自然景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形成生态和经济双向良性循环。



创新为“智”,打造智慧农业。通过政策性金融投贷联动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智能设施农业,有效利用智能化温室大棚技术,实现自动感应的湿度水帘、遥控遮阳、智能喷洒,将温棚、露地有效结合,支持“春提早、秋延后”农产品种植。加强政策性金融扶持,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行动,支持建立基于互联网+、区块链的农产品质量回溯机制、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构建和推广使用,提高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推进农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利用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农机装备和农机智能化监测终端,提升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支持农户、农业新型经型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农村覆盖面,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创新为“用”,打造示范园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安排融资机制,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的建设,重点支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功能性平台带动辐射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支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一批大田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园艺等示范基地。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开展农业科技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引领性、原创性攻关,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创新为“径”,优化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政策性金融的融资模式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融资模式,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农业科技相关的商标、专利知识产权进行体质押,充分收集农业科技企业的各类信息数据,建立智能评估模型,对于信用好、发展潜力高的科创企业,采用信用贷款,推进首贷、信用贷,提高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建立信贷融资模式和直接投资共同联动,共同发力支持科技企业、持续创新。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各类相关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分担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履行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能,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科技含量,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增长极。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科研力量聚合,释放各类要素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力、支撑力和辐射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