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1109409
 

兰州红古区:纳米技术助农业丰产

   2022-07-04 每日甘肃网新闻3080
核心提示:王克权为专家团队展示使用纳米铁肥后玉米的外部形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眼下,正值夏菜丰收的关键期,甘肃省科学院专


王克权为专家团队展示使用纳米铁肥后玉米的外部形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眼下,正值夏菜丰收的关键期,甘肃省科学院专家团队来到兰州市红古区,一同见证纳米技术在农业上的创新应用成果。



红古区忠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克权作为纳米铁肥的受益人,向专家团队汇报时,不免想起去年年底那段纠结时光。



他是有二十多年鲜食玉米种植经验的老行家,但看到省科学院提供的纳米铁肥产品时,却有些举棋不定:试用了新肥来年收成不好怎么给农户交代?



王克权咬咬牙,在今年春播之际,拿出纳米铁肥,分别在玉米、大白菜、娃娃菜、红笋上进行试验。



时隔半年,看着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王克权第一时间将省科学院专家请到田间地头观摩,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自2017年甘肃省科学院提出“纳米高效农业”新理念,将自主生产的高质量核壳结构单质金属纳米粉体材料,特别是单质铁纳米材料,应用到多地区多品种的农作物上,在全国近六年的试验中,纳米铁肥取得了增产提质的效果。



“按照专家的指导,一亩地只用一克纳米铁肥,先后分三次使用。”王克权向专家团队汇报,在播种前一天,每亩地先取0.5克纳米铁肥进行拌种,再将剩余0.5克纳米铁肥分两次喷施于叶面。



“拌种+叶喷”的使用方法是省科学院在全国各地试验示范中针对纳米铁肥农作物总结出来的最佳处理工艺。



在试验中发现,对照相同样本的农作物,经过纳米铁肥工艺处理的作物根须长而多,叶面生长阔厚,叶绿素含量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提升,全生物量增加。同时,纳米肥不仅能促进农作物对土壤中有益元素吸收,还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将更多太阳能转化为粮食能量和淀粉,实现了增产提质的综合作用。



“庄稼从不骗人!”王克权为了让观摩团队更加直观感受到纳米铁肥的效果,他从地里随机取来十颗纳米白菜与传统白菜称重比较。



“32.1公斤和25.6公斤!”秤上显示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随后王克权又汇报了今年菜地里的实收喜报:红笋每亩增产2160斤,大白菜每亩增产2680斤,娃娃菜每亩增产4200斤。



“没想到一克纳米铁肥能带来这样的产量,纳米肥技术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希望!”王克权笑逐颜开,不到百元的成本,可以产生几百元到上千元的经济效益。



近六年来,纳米高效农业团队在全国28个省区市60余种农作物上完成了3.5万亩的示范应用,形成了基本完备的纳米高效农业技术系列处理流程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据甘肃省科学院纳米应用技术研究室主任吴志国介绍,2021年,纳米高效农业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湖南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知名农业科研团队院所共同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并正式开始了国际合作推广,在国际上也逐渐获得认可和重视。



目前,纳米微肥产品已完成了八项农业农村部备案,达到六项企业标准,注册了三个商标,并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已具备投放市场的条件,为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