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31108730
 

青海:绿肥生产助力农牧业绿色发展

   2022-07-07 北京青年报3570
核心提示:讨论樱桃地里毛叶苕子长势。摄影:薛万财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21至22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工作人


讨论樱桃地里毛叶苕子长势。摄影:薛万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21至22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赴贵德县金穗源种植合作社、青海富禾源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民和金马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毛叶苕子相关技术指导工作。他们相继查看了小麦与毛叶苕子混播、毛苕子制种、樱桃园间作毛叶苕子、毛叶苕子麦秸协同还田等相关试验示范。



当前,绿肥生产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绿肥种业保障是关键性瓶颈。西宁综合试验站高度重视毛叶苕子繁种工作,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贵德县毛叶苕子制种面积近300亩(1亩≈0.067公顷),民和金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说:“绿肥专家推荐的毛苕子小麦混播模式,小麦产量虽然略有降低,但每亩化肥用量能少用1/3,每亩还能收获50多公斤苕子种子”。



西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梅表示:“该模式可在青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目前能实现机械化收获及分选种子。”



贵德光热资源丰富,是青海省果品发展的核心区域。西宁综合试验站构建的果园间作绿肥(毛叶苕子)周年生产模式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青海富禾源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种植樱桃园间作毛叶苕子300亩,今年是种植的第6年。合作社负责人说,种了绿肥能少除草,少施肥,每亩除草施肥成本节约700元,樱桃品质也越来越好。



“小麦(青稞)+绿肥+牛羊”种养循环,主作物可减施化肥20%—30%,小麦/青稞粉及牛羊肉品质得到提升,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的技术模式。贵德县金穗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说,“绿肥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好的技术,还帮助我们做强品牌,让我们实现实实在在的发展。”



按照“生态循环、做大做强、提升效益”的要求,青海河湟灌区贵德、民和、尖扎等县,注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西宁综合试验站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擦亮产业品牌,支撑农牧业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