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黄金时节,宿城区陈集镇的葡萄基地迎来了丰收。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走进棚内,枝蔓缠绕、郁郁葱葱,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再过一个星期,‘晴王’葡萄就能上市了,今年的葡萄颗粒饱满,能卖个好价钱。”说起自家的葡萄,陈集镇麓溪家庭农场负责人汪硕十分高兴。
近年来,宿城区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增强品牌建设,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积极争创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全力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目前,已累计培育“罗圩香茄”“洋北西瓜”“陈集葡萄”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其中,龙河(罗圩)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发展特色农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举措。“在葡萄园工作的都是周边居民,年龄都比较大,工作一天有80元收入。女工做一些套袋、采摘等工作,男工负责装箱搬运。”汪硕说。
陈集镇葡萄产业丰业园占地4000亩,主要种植阳光玫瑰、早夏香、金手指等十余个市场需求大的优质葡萄品种,全年产量达1500万斤,产值超1.8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据悉,今年陈集镇将新建50万平方米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打造国内最大、产品最优的“妮娜女皇”精品葡萄种植基地,引领技术革新,抢占市场高地。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宿城区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蔡集镇的田洼智慧农业园实现了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
“通过运用智慧物联传输系统平台,只需一块大屏就可随时随地调取棚内作物生长数据、影像,确保作物在‘温光水气肥’合适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园区负责人潘海燕一边介绍一边演示着。
每天早上7点,园内一片忙碌,工人们站在自动升降的轨道车上将成熟的番茄采摘装车。一辆辆装满货物的运输车离开园区,驶向苏州、南京、杭州等地。从栽种到采收,每天都有百余人在园区工作,家门口就业让农户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为宿城农业增添了绚丽色彩。在耿车镇,热带水果凤梨、火龙果实现了开花结果,富民增收;在王官集镇,四季采摘园实现了一年四季新鲜水果不断档;在蔡集镇,田洼智慧农业园已达到从“一粒种”到“盘中餐”的全流程监管。
今年以来,宿城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都市农业,全年新签约农业重大项目2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同时,该区围绕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公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积极打造西片区农旅融合片区、南片区绿色蔬果片区、成子湖生态种养片区,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休闲深度融合。
当下,行走在宿城大地,沃野千里“土生金”,果蔬飘香四季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