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就如何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与绿色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近些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农业的绿色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推进减量增效、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化肥农药用的少了,猪圈里的粪污变成宝了,秸秆用的更好了,农膜回收率更高了。今年继续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健全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耕地分类管理、农业资源养护等管理办法。
二是着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在果菜茶优势生产区的175个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685个畜牧生产县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在200个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在100个县实施农膜回收行动;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实施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三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协作,组织优势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农业生态环保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介100项优质安全、节本高效、生态友好的主推技术。
四是着力健全监测网络。织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一张网”,完善4万个耕地土壤环境质量、240个农田氮磷流失、500个农膜残留、280个秸秆资源等国控监测点,强化监测评价,一体化推进督导考核。
为什么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众所周知,人类现在的病是越来越严重,尽管医院人满为患,但是病却没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健康影响因素中医疗仅占8%。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健康保障,即不得病、自愈病、控制病应该是未来健康的主角,而不是靠医学让人们保持健康。深入的分析可得,我们要转变思想模式,即实现“治病”到“养病”的转变,提高身体的自愈力,这将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为医疗因素只占8%,以治病为中心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十九大“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二是健康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那么,国家的号召怎么落地,靠谁来实施呢?我们如何预防,如何不得大病?
首先,我们要找准疾病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源头抓起,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人民健康大问题。
几十年前,北方人一到冬天吃酸菜,没有人得癌症,后来人们被告知吃酸菜会得癌症;
南方人经常吃熏肉,然后被告知吃熏肉会得癌症;
人们还被告知,抽烟会得肺癌。
但是40多年前,农村的老人整天抽个大烟袋,却没人得癌症。
所以说,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去思考,抓住癌症的真正元凶,否则我们将离健康越来越远。
中国科学院:徐恒泳!多年来,从跨学科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要素,揭示疾病的根源和本质,创造性提出非医健康体系,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重大疾病,让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徐恒泳表示:导致现代疾病猖獗的原因是土壤中矿物生命元素的流失。
正是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缺乏,故作物生长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取少量对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最终导致人体内的合成障碍、代谢障碍、血管淤堵等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人类疾病。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徐老师提出,人类把控好生命的源头,我们要补充土壤中的矿物生命元素,强化酶作用,促进合成、强化代谢、化淤疏堵,从源头抓起,解决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
大家知不知道中国的农药的使用在全球排行第一?
于此相对应的便是癌症、心脑血管毛病、三高和糖尿病都是排第一的。
难道只是因为垃圾食品么?
早在过去的20多年像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的农药使用量已经稳定了下来,其中英国减少了44%、日本减少了32%、越南减少了24%、意大利减少了26%、法国减少了38%。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想办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是中国的农药使用量反而增加了136.1%。
农药是给谁用的?还不是土地!
“是药三分毒”,农药的污染现在已经完美的体现出来了,食用了久经农药污染的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是会导致你的身体变差,容易生病,这些都是间接的,还有直接的。
就是当发生雾霾、沙尘暴的时候,这些携带着农药的灰尘都将被你吸进身体中去,健康都没有了,何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