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彭山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耕地保护、粮食大豆稳产扩面、生猪稳产保价等重点工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生产上保面积、在播种上抢时节、在模式上求创新,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机收 粮食采收省时省力
近日,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收割水稻。“采用收割机作业,既省时又省力,还能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公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收割机收割,秸秆直接被粉碎,留在地里作肥料,既能为土地增肥,又能防止秸秆焚烧。
“我们这片稻田有300亩,机器收割几天就能收完,省时又省工。”种植户赵友良说,待水稻收完后,将在这片田里种植中药材泽泻,实现“一田双收”。
据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如今大部分农户均采用机器收割水稻,实现了“又快又好”。下一步,彭山将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田间管理,对秋冬粮食作物进行技术指导,灵活采取间种、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努力实现秋冬粮食作物满播满种,确保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引水灌溉 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8月26日,在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种粮大户任和明正在组织工人栽种泽泻。“去年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时候就把沟渠修好了,今年用水非常方便。”任和明说,稻谷一收,马上准备栽种泽泻,不误农时。
“今年汉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4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23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每年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近90万公斤,农民年种植农作物净收益增加总额超过430万元。”上述负责人表示。
自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彭山区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准施策、严格监督,通过开展现场督察、业务指导、项目评价等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改良、灌溉与排水、高效节水灌溉、生态保护等,实现了道路循环畅通、渠道水清岸绿、农田平整成块,农田规模化流转潜能进一步得到释放,农业科技支撑也更加全面,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走上了利用现代化种植增收致富的道路。
耕地保护 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
近年来,彭山区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通过合理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强化耕地动态监测和执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稳妥推进“非粮化”存量耕地分类处置。同时,按照相关治理要求,该区全面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前,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
此外,为了全域推进撂荒地整治,该区还出台了关于撂荒地整治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治理。
接下来,彭山区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探索推行“田长制”,健全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全覆盖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实行耕地“进出平衡”,防止新增耕地“非粮化”;按照“果树上山、平地还耕”原则,稳妥有序推进低效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