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四川绵阳出台《绵阳市实施“三品”工程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绵阳市“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23610”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品种改良、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品牌打造,推进绵阳农业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演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沃野美景如画,振兴阔步前行。(杜康 摄)
“要发展,就要端正态度,正视短板。”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绵阳曾长期受制于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的困境。面对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绕不开的课题。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三品”为引领做优现代农业的决策部署,结合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充分调研,立足绵阳实际,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绵阳市实施“三品”工程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三品”工程即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是深化绵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举措和迫切需要。
梓潼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示范基地(赵利宾 供图)
记者梳理《意见》看到,全文分为五大部分,形成了“1+3+1”框架结构,第一个“1”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到2025年,实现培育推广一批优势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基地、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等七个“一批”建设任务。建成千亿生猪产业集群,百亿蔬菜产业集群,五十亿油菜产业集群,五十亿渔业产业集群。绵阳“全国种业强市”初步建成,成为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全国粮油种源保障基地和渝遂绵蔬菜产业核心区。培育市级、县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累计达到177个。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3”是分别对实施“三品”工程作出具体安排: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包括依托粮油原原种基地优势,推进突破性粮油品种培育;依托生猪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优质生猪新品种培育;依托蔬菜良繁基地建设,推进高端设施蔬菜和绵阳特色优势品种培育;依托地方资源禀赋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品种更新换代4个方面。加快推进品质提升。包括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绿色投入品、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集成技术模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质量安全监管9个方面。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包括着力品牌孵化、着力品牌壮大、着力品牌管理、着力品牌营销4个方面。
三台县明兴农业生猪养殖场内,工作人员正在给猪仔做检查。(刘玉明 供图)
“《意见》为拓宽绵阳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路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全产业链增值空间提供了引导、支持和保障。”该负责人说,品牌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已经有了,接下来还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对此,《意见》中的第二个“1”是完成这些硬任务必须强化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人才队伍、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引导5个方面。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业大市的绵阳,正在不断把农业农村的先手转化为整体发展的优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相信以《意见》出台为契机,加快推进绵阳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将有越来越多的“绵阳造”农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获得认可、赢得赞誉,屹立于知名品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