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写答卷!
农发行新疆分行以坚定的政治担当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再谱新篇
十载砥砺前行,步履铿锵。十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牢牢把握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紧紧扭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坚定的政治担当,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六大领域”,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强劲金融力量。截至10月末,累放各类贷款9454.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55.94亿元,较2012年末增加1774.54亿元、增长2.47倍,累放和贷款余额均居全疆金融同业前列。
守牢粮棉安全底线 筑牢农业发展基石
农发行新疆分行坚决扛起保障粮棉安全的政治责任。
有态度!一如既往支持新疆棉花。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每年棉花产量约占国内棉花总产量的85%。面对日趋复杂的棉花市场形势,农发行新疆分行提升站位、强化担当,针对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给予大力资金支持。10年来累放棉花收购贷款4558亿元,支持年均收购量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近5年累放纺织服装类贷款约60亿元,有效支持57家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建立国内其他省市区棉纺企业使用新疆棉花产销对接优先支持机制,运用“保值贷”“银纺贷”“仓单贷”等金融产品,帮助棉企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新疆棉花期现市场联动发展。
图为该行支持企业收购番茄。(农发行巴州分行提供)
有速度!当仁不让守护粮食归仓。该行始终坚守服务粮食安全主责主业,累放粮食收购贷款1121.39亿元,支持收购粮食5442.30万吨,其中:每年支持夏粮收购市场份额保持在95%以上。助力构建新疆强大的粮油储备体系,支持地方储备粮油贷款规模32.32亿元,支持企业遍布全疆16个地州市。针对粮食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推出“订购贷”“竞拍贷”,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同时,积极推动自治区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切实解决收购企业融资难题。
有力度!千方百计保护耕地和种子。守住“天下粮仓”,耕地和种子是关键。该行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累放农地类贷款315.58亿元,贷款余额于2022年首次突破200亿元、目前达259.15亿元,累计支持土地流转及提标改造1034.22万亩,切实推动耕地地力和粮食产能提升。同时,大力支持强“芯”助农,累放种业贷款21.28亿元、贷款余额25.20亿元,以支持九圣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新疆种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平台建设,筑牢种源“基本盘”。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 农民增收喜上眉梢
新疆长期以来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新疆分行自觉提升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累放扶贫贷款1994.5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98.29万人次,投放额位居全疆金融系统首位。瞄准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最难啃的硬骨头”,累放扶贫贷款1191.50亿元,有效发挥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图为该行贷款支持棉花收购。(农发行石河子兵团分行提供)
2019年,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佳木镇外合派村的多力坤·那麦提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和阿克苏地区分行贷款的支持下,他从贷款企业—阿克苏优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到了苹果种植技术,拿到了种植订单,在2020年底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为帮助全疆各地像多力坤·那麦提这样的农民早日摆脱“贫困户”身份、过上稳收增收的好日子,农发行新疆分行以支持特色富民产业为抓手,突出支持棉花、林果、养殖业扶贫,独家推出“林果托市收购、庭院经济+产业扶贫精准服务到户”模式,累放产业扶贫贷款1251.07亿元,助力南疆农民收入的近六成来自棉花和林果,真正实现用金融扶贫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贡献农发行力量。
全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发行新疆分行按照党中央和总行党委决策部署,顺应“三农”重心转移,步入了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支持产业振兴仍是该行推进新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近2年来,该行累放巩固衔接类贷款947.31亿元,贷款余额1768.36亿元,其中:投放产业类贷款799.53亿元,帮助吐鲁番葡萄、喀什色买提杏、巴州香梨等特色林果产品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推动畜牧业、奶业、馕业等一个个带着“疆字号”优势的农业产业百花齐放、闪耀全国,让广大农民致富有底气、增收有保障。
八月底九月初,阿克苏地区53万亩苹果陆续进入“拆带上色”期,在佳木镇的苹果种植园内,多力坤·那麦提正忙碌着:“今年,我们又与阿克苏优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了收购合同,按照订单交货,一年下来,可以卖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15吨左右,全年可以获得收入7万元。”
县域建设蹄疾步稳 美丽乡村绽放新颜
“原来我生活的地方居住环境很差,尤其是下雨天,路上都是泥巴,出行非常不便。现在通过棚户区改造,我搬进了农发行贷款支持建成的120平米的大房子,开门见绿、出门见景,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搬入伊犁州察布查尔县保障房安置小区刚满1年的郑付清高兴地说。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暗挤矮,屋外脏乱差……”是新疆上万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情况,农发行新疆分行把推进棚户区改造作为支持县域城镇化重点领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在合规前提下积极对接各地棚户区改造任务,建立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对接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信贷投放力度,累放棚户区改造贷款832.29亿元,先后支持伊犁、巴州、博州、石河子、阿勒泰等地区5万余户农民搬进新居。
除了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该行还支持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政府关注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10年来,累放基础设施类贷款2296.07亿元,贷款余额1474.85亿元,其中:累放城乡一体化贷款527.53亿元,支持乌鲁木齐县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阿勒泰地区环线公路及阿勒泰市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累放水利建设贷款213.56亿元,先后支持喀什市克孜勒河河道综合治理、巴州和静县农村饮水及灌溉供水一体化建设等;累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款120.34亿元,重点支持哈密市淖毛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伊犁和塔城地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还支持了克拉玛依乌尔禾西部乌镇、那拉提特色小镇旅游综合度假区等项目,为各地做活做足“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文章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该行于今年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战略部署,坚决快速推进农发基础设施基金业务,累计投放基金突破140亿元、达140.31亿元,位居全系统前列,重点投向水利、风电、冷链物流设施等领域,特别是成功实现首笔用于支持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基金落地,有效满足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需求,推动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徐徐展开。
区域战略全面实施 西部“桥头堡”魅力四射
进出口岸货车络绎不绝、中欧班列呼啸而过、保税区内一派热火朝天……阿拉山口口岸这个昔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戈壁风骨,一跃成为“一带一路”上资质最多、功能最完善的“黄金”口岸。
“阿拉山口口岸功能能够不断丰富、通关能力能够持续提升得益于农发行的资金支持,这十年博州分行累计向口岸投放贷款22.91亿元,支持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产业配套服装产业聚集区标准化等项目建设。”贷款企业—阿拉山口金港铁建公司董事长郭立志介绍。
图为该行贷款支持疏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供水项目(一期)建设。(农发行疏附县支行提供)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新疆已经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农发行新疆分行立足农业政策性银行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全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10年来,该行累放核心区建设贷款521.52亿元,贷款余额393.61亿元,支持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等区域实现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和综合性口岸经济转型。
支持兵团改革及向南发展也是农发行新疆分行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任务,该行出台专门信贷政策,围绕兵团基础设施、水利、园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累放各类贷款2132.39亿元,贷款余额263.99亿元。积极支持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累放贷款79.16亿元,先后用于伊犁、博州、喀什等地4A级及以上风景区建设,并在冬奥会前夕通过支持可可托海等滑雪场基础设施建设,掀起全区冰雪运动热潮“贷”旺冰雪经济发展。
同时,从农发行新疆分行了解到,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发行新疆分行三次采取静态管理措施应对疫情大考,全行上下主动作为、凝聚合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仅今年疫情期间,该行共受理完成信贷事项399笔,全辖累计审批各类贷款207笔500.75亿元,实现贷款和基金投放超300亿元,有力有效为全疆特殊时期稳住经济大盘护航,再次彰显政策性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三千日风雨成劲旅,恰十载汗水凝风华。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农发行新疆分行将铭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初心,聚焦服务“三农”主场主责主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新疆交出一份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