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在12月12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广东种业大会暨2022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愿景。
到那时,人坐在办公室或家中,用手机控制农业机械就可以完成各种作业,可以根据田间处方,决定喷雾机或无人机到什么地方去打药,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量,全部实现自主作业,并能实现全程监控的美丽蓝图。
“无人农场”来了
“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它是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功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以数字技术和智能农机支撑的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 罗锡文表示。
11月,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迎来150亩稻谷丰收。罗锡文率专家团队,在这里演示智慧无人农场收割稻谷、播种冬小麦全程无人作业的过程。
当天上午,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稻田中缓缓行驶收割水稻,水稻从收割到脱粒装车,全程实现无人作业。经现场测产,测出水稻无人农场亩产为1100斤。
近年来,北斗导航、5G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在广东等省份,农业不断改变着模式,更是改变了内涵。物联网、大数据引领无人化农业正在改变看天浇水、靠经验施肥的传统耕种模式。
据介绍,在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核心示范区的这片水稻田上,无人农机利用物联网传感器、预设路径、北斗卫星定位和5G数据传输等技术,已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部生产环节无人化,有效降低了种田成本,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我们研究‘无人农场’,目的就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为数字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罗锡文介绍, “无人农场”有五个特点: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施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其中,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是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大田的精准农业、垂直的植物工厂、26层高的养猪大楼……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给我们描绘美好的数字农业未来新场景。他认为,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它是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将是全球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认为,农业的数字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中国在农用无人机方面已实现从“跟跑”变成了“领跑”,数字农业正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他眼中的未来的农业场景将是“田间不见农人影,唯有农机兀自忙”。
“种铸强芯”赋能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业振兴,数字技术赋能广东畜禽行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说。
10多年前,陈瑶生联手“壹号土猪”,共同从育种方面下功夫寻求在数万亿元产值的猪肉市场上突破,以培育出既好吃又有经济价值的地方猪品种。经过努力,广东小耳花猪品种终于开发成功,成为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去年,双方再次携手,参与广东省内的国家畜禽资源地方猪品种抢救性保护工作。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说,国内农业企业必须在坚持自主育种方面加快步伐,实现种业科技自主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实现我国生猪种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贡献“温氏力量”。
“广东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全世界专家共谋数字经济、种业与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广东贡献’。”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表示,本次大会是数字与种业跨界碰撞,展示了广东农业、种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联动。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创新实施数字农业“三创建、八培育”,从种、产、管、技、收、储、卖全产业链各环节开展探索,大力推动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进一步将打造成为数字农业硅谷和现代种业高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广东贡献。
据广东恒健投资介绍,公司正通过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广东省种业集团两大涉农平台支持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业振兴。目前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认缴金额已经超2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