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里,青海雪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对采收的灵芝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破壁。公司负责人李鸿志说:“东部有好的技术、人才、市场,我们西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前种土豆、玉米的土地,现在也能种植灵芝、桑黄等稀罕物了。大家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现在好多村民已经掌握了新的种植技术!”
这是2021年以来,青海江苏两省通过东西部协作,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擦亮青海农畜产品绿色有机招牌的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海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大要求以来,农业农村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部省协同发力,输出地建设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多措并举打造“净土青海·天然农牧”区域公用品牌和“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产业品牌,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鲑鳟鱼养殖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出口省份,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实现出口8484万元,“青字号”品牌日益响亮。
青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和全国五大牧场之一,高原山水人文禀赋、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基本省情,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优势,我们要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唱响“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品牌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既是对我们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业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鼓励和指引。
拓展线上渠道,助力有机农畜产品销售。发动县、乡、村三级干部力量,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宣传指导力度,拓宽农产品供应渠道,带动农业企业、农民创收增收,推动产业发展。落实农产品物流运输相关政策,保持“绿色通道”畅通,形成从生产一线到消费一线的快速流通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挖掘消费潜力,积极支持微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销售方式,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快农产品外销,让农牧民群众增产的同时持续增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只有在完成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转化后,才能成为造福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跨越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从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市场、企业端创新应用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我们要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落实到规划设计、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支持中,谋划转变生产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落实“增量、提质、补链、扩输”等工作举措,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