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占经济产值的比例较低,但上海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促进全国经济正值我国全面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孙桥”之于浦东新区的意义凸显,而孙桥的经营每况愈下,近日,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党中央各部委如此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重视返乡入乡创业,浦东新区如何利用好“孙桥”品牌,为国家提供乡村创新创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经验?
一、浦东新区“三农”问题现状
(一)三农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体系”
浦东新区的农村和其他省市一样,存在着人口“老龄化”、农地“碎片化”的问题,当然,随着城乡交通便利程度的提升,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并不严重,相关,由于城区产业的需要,城乡结合部成了外来人口的集结地,浦东农民的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有相应的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各项成本相对较高,浦东新区的农业也相对呈现“小规模高附加值”的“都市型农业”特征。
但目前浦东新区的农业缺乏应有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乡村振兴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对策,缺少专家支撑,落后于其他区域的实践与发展。
(二)孙桥园区由盛而衰因人而异
要实现高附加值,必然依赖于高科技。孙桥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内第一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首个引入荷兰玻璃温室发展现代农业的园区。二十多年来引领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为国内的现代玻璃温室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孙桥成立于92年,同为浦东新区五大功能区,其他四个如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都已茁壮成长,成立了上市公司,并拥有数千亿资产,而孙桥越来越弱,虽拥有中环内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但至今未有突破。在国家全面乡村振兴之际,孙桥理应成长为中国“国际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对接国际一流科研资源,以“卡脖子”技术为攻关目标,为国家解决科研难题。
“人”是第一生产力,浦东新区在孙桥园区的用人方面需要突破传统,大力引进外部人才担当重任。
二、浦东新区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难点
(一)孙桥农业科技服务全国的现状
上海浦东孙桥农业科技园区于1996年引进荷兰玻璃温室并实现国产化,率先推动现代农业,在全国掀起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参与杨凌农业高科区的建设、江苏大丰农业园区的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后孙桥代表上海对口援建在都江堰建立农业科技园,后代表上海浦东援建新疆、西藏,在当地取得了不小的影响。
温室现代农业的引入是为提升单亩土地产出率,在过去20多年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形态标志,但目前全国的温室建设规模已经过大。显然,温室现代农业技术对全国服务的能力已经减弱,但上海农业龙头企业的各类科技成果对外服务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二)浦东农业科技服务全国的难点
1、浦东缺少“农业高科技”的印象
浦东农业生产的体量小,长期以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淡化了大多数人对“浦东农业科技”的印象。虽然山东、广东、江苏、河南、四川等省份属于农业大省,但还并未实现农业现代化。显然,农业大省不是农业强省,农业科技不依赖于农业规模。
现代农业是全球化的竞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临着农产品全球化竞争,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全球疫情的冲击,我国提出了“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种子种苗自主化、现代农业技术及装备国产化是当务之急。浦东新区拥有农业科技的高端人才,拥有国家创新中心,浦东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实力在全国拥有优势。
2、浦东缺少响亮的“农业科技名片”
上海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是我国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对农业科技的认知需要改变传统“田间地头”的印象。2020年,美国科学院对美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的政策建议分为五大方向,包括农业的整体思维和系统认知分析技术,新一代田间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科学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突破性的基因组学、精准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加强对微生物组技术的认知和理解。
美国的农业科技方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技术,而是以“微生物、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兴科学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依托于高端的科学研发设备支持。
浦东新区虽然拥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上海超算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但浦东新区还缺少有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的空间载体来承载“浦东农业科技”的力量,以推动浦东农业科技在全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鉴于浦东农业在生产空间的限制,浦东只能是“小”农业,但浦东拥有国际大都市的各项研发优势,可以做“大”科技,浦东能够打响“小农业大科技”的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
三、浦东农业科技服务全国的路径建议
(一)做大“农业科技空间”,做强农业科技服务集群
浦东目前的农业研发力量分散,建议可以以“上海孙桥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带动千亿级的农业科技总部经济,做大“浦东农业科技”印象。农业科技园可以集群,集中农业科研、总部经济,可以做大农业经济空间。
国内成功案例有: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位于武汉市三环内,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占地5万亩,投资80亿元,园区亩均投资14万元,亩均产值达56万元。国外成功案例有:新加坡农业高科技园,新加坡724平方公里(280平方英里)土地中,只有1%的土地用于农业和生产,新加坡肯特岗科技园占地1725亩,于1998年完成建设,总投资5.4亿新币(约合人民币27亿元)。新加坡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研究所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二)做大跨省科研合作,做强跨域创新能力
建议浦东成立“长三角全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的孙桥农业园区升格,或划归张江集团,成为张江科技城的重要创新中心,成立农业科技产业基金,建立长三角跨省科技合作研发机制。
1、搭建产业集群平台
鼓励“中间在外,两头在内”的农业企业入驻。吸引农业总部经济和研发机构落户。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需求主体在外省、市场在上海,可以构建“外省提需求、浦东做研发、销售到上海”的模式。
2、搭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平台
由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建立长三角农业科技研发联盟,共建农业科技实验室平台。与全国工商联农业商会形成科研合作,将各地农业龙头企业的研发需求作为合作研发方向,以“精深加工”、“生态农业”、“植物工厂”、“育种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农产品基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作为重点科研方向,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机制。
3、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建立国内首个农业科技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示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创办国内首届“浦东现代农业科技”节
要改变传统农业的形象,就需要通过社会影响力去改变,举办“浦东现代农业科技”节,可以很好地展示农业科技应用的场景,让“轻松作业”、“高科技”等现代农业技术印象通过节日媒介,传导到全国各地,引导年轻人重新审视新时代农业科技革命的魅力。
5、输出“上海孙桥”农业科技园品牌
上海孙桥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于1994年9月,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农业开发区,是与浦东外高桥保税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服务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园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同时起步的功能开发区。上海孙桥农业科技园区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等,需要走出去,和外省市农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三)做足乡村创新文章,提供乡村创业人才
建议在孙桥成立“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园”,嫁接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为乡村返乡下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各类服务;打造中国农业经理人教育基地,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