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12501734
 

双轮驱动建设农业强国

   2023-02-20 经济日报2810
核心提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和深化农村改革等内容作出进一步部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明确动力来源,并将其与国家其他重大战略进行协同部署,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补齐短板、挖掘潜力,依靠科技创新和城乡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的外源性动力来自于“四化同步”,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国内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又蕴藏着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形成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需求端来看,农产品需求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追求小型化、特产化、精致化和功能化的趋势。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供给端来看,工业化可以带动和装备现代农业,而信息技术进步可以进一步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在“四化同步”带来的强大外部动力中,科技创新驱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农业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粮食种质资源虽能够基本自给,但优质种源开发利用不足,核心技术创新不够。从农机关键装备来看,高端农机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农机难以覆盖农作物的全部作业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机结构也不均衡。


  建设农业强国,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潜力和能量,瞄准科技创新“卡点”和“堵点”,加强农业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改进科技创新综合管理体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以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走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农业强国之路。


  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源性动力在于城乡融合发展,并依靠改革激活农村一切资源要素。


  振兴乡村需要立足乡村,但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在新发展格局下,必须通过重塑工农城乡关系,继续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消除农村资源要素市场的封闭性、城乡产业布局的非协调性、城乡基础设施的非均衡性与城乡民生保障的非共享性等体制机制障碍。


  建设农业强国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着眼于统筹城镇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产业交叉融合、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支撑,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惯性、矛盾利益交织、改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农村资源要素潜能尚未激发、公共资源失序错配等问题依然突出,依靠城乡融合发展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城乡联动式改革。


  目前,全国各地设立了农村金融、土地制度、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实现等多个试点示范区或试验区,创造了一批通过改革引领发展的基层经验。但从建设农业强国的任务要求看,当前中观层面的城乡联动式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成果可复制推广性较差,农村各项改革试点单兵突进,缺乏改革协同、试点联动和政策协调,改革的综合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建设农业强国,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结构一体、双向融通的政策体系,重塑城乡协同的结构优势和发展空间,促进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向农业汇聚,充分彰显乡村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强化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