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党和国家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日益重视。粮食是立国之本,解决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是关键。乡村要振兴,国民经济要有坚实基础,关键还在于农业发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仅靠传统农业产业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要推动乡村振兴,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农业。生物农业是现代一种新兴产业,是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对生物农业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接连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发展在促进传统农业结构升级,优化农业资源分配,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更提高了中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当前,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发展生物农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高质高效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本研究概述了生物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讨论了当前生物农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生物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生物农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生物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农业技术是解决人类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这项技术使用得当不仅可以使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持平衡,而且对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非常有力。当前,中国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迅猛,已在生物育种、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方面取得了佳绩,生物农业企业快速发展起来。
但因受资金、研发和推广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中国的生物农业企业在整体上与国际领先水平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保障、绿色生态的需求。国家通过从政策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物农业企业推动了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生物克隆技术突飞猛进,包括基因育种、智能不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目前,已克隆出具有重大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基因百余个,并不断应用于品种分子改良中。
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将克隆技术与航天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航天工程育种技术体制。这使得中国在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加强生物种苗培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生物农业企业推动了病虫害治理技术的发展在生物病虫害治理方面,中国从20世纪开始深入研究,目前生物农药企业在农药企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到12%左右,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由于生物农药的研发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且技术创新有待提高,使得生物农药在市场的份额仍处于低位,接纳程度不高。现在,国家倡导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生物农药无疑是农业病虫害治理的理想选择。
生物农业企业推动了养料研发技术的发展。生物农业种植中养料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矿物质,这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较早研究并使用生物肥料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生产微生物肥料的企业数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至今已有上千家企业在农业农村部正式登记注册。
生物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大支撑,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持续向良好态势发展的动力。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产业,可以为淘汰落后农业产业、产能提供良好的转型契机,通过实行“传统农业”+“现代生物农业”并行发展的模式,实现二者无缝衔接的升级转换,大大减小了转型过程中,因技术、资金等原因带来的损失。
当前,发展现代生物农业,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领先中国,包括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 。因此,中国应重视发展生物农业,提高农业产量、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提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当前,中国农业在种植模式、培育种苗、除虫等方面还是采用传统施肥、大水灌溉、喷洒农药等技术方法,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巩固农业经济地位,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农业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一切经济发展的来源,人民生活离不开粮食,农业经济更是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农业的大力发展为促进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转型机遇,是打破传统农业经济困境的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农业已经出现了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且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较传统农业都有了显著提升,巩固了农业经济的支撑地位,夯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随着现代生物农业的发展,以前粗放的农业产业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和升级。现代生物农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用生物学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生物农业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着变化,一是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二是走上精细市场。在这整个过程中,生物农业企业以“技术+产业”的合作模式把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布局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中,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