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69405808
 

“我要把农业技术带回家乡”——非洲留学生在华“学农”故事

   2023-07-01 直通非洲1920
核心提示:“我们国家以高原和山地地形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目前仍有超过80%的稻米依赖进口。”乔治告诉记者,喀麦隆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市场渠道不畅通,许多机械零部件损坏后难以维修、更换,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他梦想能够把中国小型农机推广到喀麦隆。

“我们国家以高原和山地地形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目前仍有超过80%的稻米依赖进口。”乔治告诉记者,喀麦隆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市场渠道不畅通,许多机械零部件损坏后难以维修、更换,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他梦想能够把中国小型农机推广到喀麦隆。


“从实验室到田野、从教室到工厂,学校提供了针对性的科研和实践训练,也让我意识到产学研的协同转化非常关键。毕业后,我要把农业技术带回家乡,同时把积累的市场资源带回去,做中国和喀麦隆农机技术合作和贸易交流的实践者。”乔治信心满满地说。


农业技术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领域具有优势,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实践特色鲜明,吸引着越来越多非洲留学生漂洋过海来华“取经”。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大数据、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这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们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尼日利亚留学生尼克一直对智慧农业非常关注,他在2016年进入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


尼克说,尼日利亚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但是农业耕作方式相对传统,生产效益不高,走信息化、智慧化道路是很好的选择。


尼克(右)在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吴博华摄)


为了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性,在中国留学的同时,他还和家乡大学的科研工作者朋友保持密切沟通,把中国生产的先进传感器等设备运送回去投入应用。“中国和尼日利亚都是我热爱的地方,希望能在互动中交流学术,强化合作,增进双方科研人员的友谊。”尼克说。


2022年,尼克进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专业攻读博士,选择“玉米秸秆合成生物炭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课题作为博士研究方向。“我希望好好利用在中国的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提高本领。”尼克说。


创办农业咨询公司、实施农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不少非洲留学生向记者表达毕业回国后投身农业事业的计划和决心。


“农业是中国和非洲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中非在农业方面的贸易交流和技术合作不断加深,这个领域的创业机会很多,发展前景很广阔。”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刚果(金)留学生伊果表示。


“非洲留学生是中非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湖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张玉上说,接下来学校将瞄准未来农业发展前沿方向,依托“中非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示范与培训联合中心”等实践平台,完善定向培养、联合攻关、校企联动等机制,进一步提升非洲留学生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针对性、应用性,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技术和友谊带回非洲大地。(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