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03086911
 

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脉动

   2023-09-19 1290
核心提示:  米莱品尝缙云烧饼。 樊建新 摄  日前,一场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从全球到村庄:中津缙云跨文化对话活动落下帷幕,在浙江

  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脉动

米莱品尝缙云烧饼。 樊建新 摄


  日前,一场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从全球到村庄:中津缙云跨文化对话活动落下帷幕,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津巴布韦籍留学生米莱忍不住在一个名为“留下带路”的微信群里分享他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所见所感。


  2019年,米莱创立“留下带路”公益平台,主要为国际青年搭建桥梁,开展在中国的学习调研等活动。“中国农村的发展很值得我们学习”,米莱说。他出身于农村,对乡村怀有深厚感情。在中国留学的六七年时间里,他实地调研了浙江、江西、山西、广东、江苏等地的村庄,体验农事,参观合作社,学习乡村振兴的经验。“我想把这些经验带回非洲去,也想带更多人来中国看看。”——这是米莱的梦想。


  此前,他结识了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月枝,两人一起策划组织了这场中津缙云跨文化对话活动,邀请10位津巴布韦籍学者、留学生、记者共同来缙云开展调研交流。


  


  “新的发现在你脚下”


  摘团、入馅、刷糖油、撒芝麻,把压扁的饼坯贴在桶壁上……津巴布韦学者们在浙江开放大学缙云学院的烧饼培训基地体验烤烧饼。小烧饼看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不是露馅就是饼坯太厚。经过一番实践后,一个个烧饼在炭火的烘烤下逐渐鼓起来,变得金黄。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者们笑着直夸“好吃”。


  缙云烧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缙云农民创业就业的一种传统产业。以前,农民们担着烧饼桶到外地售卖谋生。如今,缙云烧饼已累计在全球开出8000多家店铺,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缙云烧饼年产值达30.2亿元,从业人数超4万人。在缙云,小烧饼大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经典案例。


  “政府为缙云烧饼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不仅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还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比如免费培训,这里就是培训基地,农民们可以报名参加……”,米莱详细向学者们介绍。之所以如数家珍,是因为他将缙云烧饼产业写进了硕士论文。


  除了烧饼产业,缙云乡村的文化生活也让津方学者们一饱眼福。活动期间,学者们在壶镇镇湖川村观看了一场热活力四射的“村BA”篮球赛。在现场比赛的激烈氛围感染下,他们也激动地站起来加油助威。


  “津巴布韦有句谚语:新的发现在你脚下。这次我们走进中国乡村,收获很多,看到了以前不知道的中国。”津方学者们纷纷表示。


  


  “此行让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


  自2003年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来,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随之涌现,浙江也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样板。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18年,津巴布韦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中津两国在经贸、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沟通日趋密切。


  “在这样的年份组织这次活动意义更为深远,一直以来,我都想邀请津巴布韦的学者来中国走走看看,到我的家乡来参观。”赵月枝说起自己与津巴布韦的缘分,“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布独立。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播送这条新闻时,我正在阳台上晨读。津巴布韦独立的消息像一道光,忽然激活了课本中政治、历史和地理知识,也激发了我对这个新生国家的神奇想象和好感,从此我心中便建立起中津两国情感上的连结纽带。”


  而津巴布韦的学者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亦很大,“原来中国的乡村这么美,农民的生活质量这么高。”这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同时,他们明白了,贫穷与落后不是乡村的代名词,乡村也可以是现代的和富裕的。从这里,他们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以及它对津巴布韦的意义。“此行让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津巴布韦宾杜拉科学教育大学硕士生朱丽叶·姆兰加纳说道。


  


  “我们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津两国都有争取民族独立和探索自主发展的经历,也都面临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问题。米莱说:“津中两国有共同之处,所以中国的经验才更有参考价值,中国的模式才更容易被我们借鉴。”


  不少津方学者关注文旅融合,了解到乡村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开展节庆民俗活动带来更多人气,发展休闲旅游。“我们的旅游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不仅停留在观光层面,要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参与活动的学者表示。


  “为什么村子一开始走办厂发展的路,后来又搬了厂进行环境整治?”“你们的养老中心是怎么运行的?”……在调研中,津方学者提出了很多问题,深入了解乡村建设的经验,对福康村的“小村善治”颇感兴趣。


  这次活动围绕文化认同与传统知识、革命遗产与红色文化、乡土产业与村庄经济、基层治理与和美乡村、“两山理论”与生态文明五大主题展开,学者们还体验了黄帝文化、婺剧文化,走进河阳古民居了解耕读文化,走进企业参观工业。通过调研,津方学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会把所见所闻讲给别人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津方学者纷纷表示。


  “中国正在努力讲述连接城市与乡村、本土与国际的故事,这也是我全力在做的事,而这次活动正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赵月枝说道,这在当下,中国面临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下,显得尤为必要。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