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03018147
 

浙江杭州市:种养结合走出新“稻”路

   2023-11-0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朱海洋2030
核心提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趣景,也是许多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乡愁记忆。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趣景,也是许多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乡愁记忆。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的田间地头,因为新型综合种养产业异军突起,让这一生动画面得以再现。据了解,2023年杭州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8万亩,较上年新增9.6万亩。


  杭州是现代化大都市,怎样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既守牢粮食安全,又提高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稻”路?


  在杭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姚吉锋看来,尽管这些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与其他产业相比,水稻种植效益仍然很低。“‘米袋子’‘钱袋子’都不能空,突破口在哪里?综合种养就是一把‘好钥匙’,堪称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现代农业好模式。”


  对于杭州而言,还有另一重大意义。杭州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理念的首倡地。从生态角度看种养结合,其本身就自带“绿色”属性,从高效角度讲,既符合个性化、品质化的现代消费需求,也可树立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杭州就是希望借此续写高效生态新篇章。


  2023年杭州市级安排了1.5亿元专项资金,对市级基地一般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最高予以1500元奖补;若采取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的,其力度最高可达每亩3000元。为减轻主体后顾之忧,杭州推动金融保险部门量身定制开发“稻田综合种养保险”,富阳区还推出了稻蛙订单价格保险。


  两年前,杭州咏禾农业开发公司“落户”临安区龙岗镇汤家湾村的“娘娘畈”基地,总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负责人公小木说,第一年就实现了丰产,可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实际收益并不乐观。因此,看到市里号召种养结合,他很快响应,尝试水稻与黑斑蛙的共生模式。


  公小木算了笔账,前期建设和蛙苗、饲料成本都不低,总共250亩,亩均投放1.5万尾蛙苗,成活率若能控制在85%以上,一亩地可产水稻和商品蛙各1000斤,产值达两万元,刨去成本,收益有5000元。“接下来,稻子也可做文章,因为全程不打药,插秧后不施肥,倘若生态米能卖出高价格,还能增加收入。”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