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南北沿汶村、大惠家庄村、小河村等1600余亩“旱改水”稻田项目已完成改造。
张庄镇地处沂南县南部,素有“沂南前客厅,临沂后花园”之美誉,辖19个行政村、5.3万余人。张庄镇行政区划面积114.47平方千米(合17.1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5万余亩。淮河水系的汶河自镇域西北部的辉山村入境,由北而南迂回前行汇入沂河,境内河道全长达14千米。该镇汶河两岸有种植水稻的习俗,两岸大部分地势低洼的土地沉积成了水稻作物生长所需的特种土壤结构。近年来,张庄镇以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契机,发挥水源充足和水稻种植传统优势,一手开展深翻土层、平整地面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推进农户个体经营单元要素向“合作社+土发集团+乡村振兴合伙人+农户”的“雁阵模式”转变。
“雁阵模式”的具体工作分工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流转分散农户土地,申请设立“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县土发集团负责项目综合评估立项和提供项目资金支持,科学配置项目区抽水机房、蓄水池、排灌水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造“旱能灌、涝能排”稻方田块;乡村振兴合伙人负责统一提供综合性的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农户在保证已经获得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可出让土地使用权,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生产。
2021年8月份,在张庄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党支部领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制定细致的土地流转工作办法和流程及集体与个人利益分配方案,合作社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顺利完成1060户村民、960余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成了全镇第一个“旱改水”项目。
“‘旱改水’项目给我村带来了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收回了流出的耕地,不仅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而且还提高了粮食产能。二是村里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有了‘兜底’收入。三是土地‘托管’给乡村振兴合伙人后,青壮年农民可在城内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壮大经济实力。”项目实施当年就获得成功的北沿汶村党支部书记尹作强兴奋地说。
位于汶河南岸的大惠家庄村实施该项目有了参照模式,操作起来显得较为熟练。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薛克东介绍,2022年秋天,该村启动了“雁阵模式”,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村北的低洼耕地顺利流转出了496亩,实施“旱改水”项目。项目立项成功后,腿脚麻利的村民揣着每年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转让费,放下了一个多年想放而又放不下的“低洼地”包袱,身心轻松地奔向了早已联系好打工地点的大城市。而村集体经济也因项目立项镇、村分成和项目种植利润分红而不断壮大起来。
据小河村党支部书记赵凤霞介绍,村里采用“雁阵模式”,在“旱改水”项目的支持下,建设了集水稻种植、龙虾套养、田园认领、浅水垂钓、滨水体验、野外露营、儿童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稻香龙虾”农业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