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68408059
 

种养循环串出生态“致富链”

   2024-05-28 城乡统筹发展网2260
核心提示:冬日的清晨,位于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燕岭村的红池林农业开发公司养殖基地里,总能看到“女能人”赵平忙碌的身影:搅拌饲料、喂牛

冬日的清晨,位于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燕岭村的红池林农业开发公司养殖基地里,总能看到“女能人”赵平忙碌的身影:搅拌饲料、喂牛、清理牛粪……牛圈中,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埋头吃着牛槽中的饲料,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我们是用红薯藤、玉米、酒糟、豆粕、牧草等混合制作成的天然生态饲料外加少量的精料喂养肉牛、生猪的,这样可以保证肉质、口感、营养俱佳,色泽鲜亮。产品基本上都是客商提前预定,销售这块一直很稳定。”赵平笑呵呵地说。

▲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调研赵平(右一)的肉牛养殖基地

“赵平很能干,不怕累不怕苦,干起活路来真叫人佩服。不仅自己靠养殖致富,还带动乡亲们致富,在我们这方圆十里没人不晓得她。”说起赵平,村民都对她交口称赞。据了解,2017年赵平因地制宜,在燕岭村创办肉牛、生猪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多年来,她坚持不懈,不断进取,依托西南大学“重庆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的技术指导,采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目前,公司有生产管理用房10余间,以及存栏200余头肉牛、500余头生猪的规范化圈舍,以及200余亩牧草基地,全年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

从“木雕工艺品”到“特色养殖产业”

1979年出生的赵平是土生土长的巫溪人。高中毕业后,为了生计她曾外出打工,四处奔波。先后去过广东、四川等地务工。2005年,到了适婚年纪的她在父母的催促下回到巫溪。婚后便和丈夫吴纯清扎根乡村共同创业。赵平告诉记者,2005年开始,夫妻俩在文峰镇三宝村开始创业做木雕工艺品,丈夫负责技术,她则负责日常管理、市场销售等。2013年迫于市场需求,赵平和丈夫决定自己种植珍稀木材,为保障木雕原料供应打好基础。

“当时我们在三宝村承包了100亩坡地,种植了金丝楠木、红豆杉等,那边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质较多,比较适合种植珍稀用材树种。也是在那时,我注册成立了重庆红池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赵平告诉记者,由于珍稀用材树种生长极为缓慢,从种苗成活到长成大树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所以目前还没有正式投产。

2017年,木雕工艺品产业进入发展稳定期,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愈发成熟,但闲不住的赵平又计划着如何开拓第二产业。经过调研、考察,赵平决定在文峰镇燕岭村发展生态养殖业。“燕岭村是贫困村,加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有养牛、养猪的习惯,发展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据了解,由于燕岭村地势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村民们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品种差,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疫病难以控制,经济效益低。

▲ 养殖场一角

要干就干点不一样的,赵平在燕岭村以3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130亩土地,采用标准化牛舍建造模式,用了半年的时间修建好养牛场和养猪场,并引进优质肉牛品种西门塔尔肉牛、本地黄牛共50头,还养了200头生猪。记者在现场看到,养牛场粪污处理、生活生产用房等配套硬件设施齐备,并配有绿色隔离带。

为了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赵平在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并聘请6名重庆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专家、教授驻留基地做技术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她遵循“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理念,种植了120亩饲草,其中包括高粱、杂交黑麦草、牛鞭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等。用饲草喂牛,牛粪发酵成有机肥后还田,返养饲草,形成了绿色循环经济链。

打通绿色养殖全产业链,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巫溪县温暖多雨,空气湿度大,干牧草调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赵平采用的贮草方式为青贮。“牧草青贮其实很简单,用加强型EM青贮饲料专用发酵剂加红糖、清水密封24小时以上,然后直接喷入粉碎好的牧草,将含水量调节至60%~70%,再将牧草装入发酵袋中压紧压实,保证密封严实,21天后就可以取用饲喂了。用青贮发酵后的牧草喂牛,适口性很好,牛很爱吃,而且1吨可节省150~200元的饲料成本。”在现场,赵平向记者谈起了她的“养牛独门秘籍”。除此之外,赵平还坚持分群饲养治理,将犊牛、育成牛、繁育母牛分群饲养,让各牛群得到最合理的营养供给,使牛群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强疫病防控,每日对圈内垫料、饮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消毒,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肉牛接种疫苗,防止疫病传播。

“传统的养殖模式将未经处理的粪污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环境。种养结合模式则将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并发酵后,为牧草基地供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赵平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与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赵永聚、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李周权等联合研发畜禽粪便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将干、湿粪便处理后制成达到国家标准(NY/T 525-2021)的有机肥。目前公司已建成可日产8~10吨有机肥的肥料加工厂,为周围的种植大户提供农田用肥,同时帮助养殖户统一处理畜禽粪便,实现变废为宝再创收。

得益于“农牧循环”模式以及燕岭村优越的自然条件,重庆红池林农业开发公司的高山牛肉肉质鲜美、口感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2018年牛肉刚上市,就被巫溪多家生鲜档口预定了。“刚开始是熟悉的几家档口的老板实地考察了养殖环境和品尝了牛肉后,确认了我们的牛肉品质较好,当场就下了订单。后面大家口口相传,来预定的人就越来越多。”赵平笑着说。同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全国生猪产能迅速缩减,猪价快速攀升,一度高达30元/千克。赵平公司生产的生态猪肉更是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以25元/千克的价格被抢购一空,公司全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

生态养殖的路子走通了,也让赵平大赚了一笔,她喜出望外,坚定了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2019年,赵平将肉牛存栏数扩大至100头,生猪存栏数扩大至300头。不仅如此,她还免费向周边的种植户提供生态养殖技术,并帮助他们对接销路。“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裕才叫富。我的初心就是把养殖产业壮大起来,带动周边的乡亲们都走上致富路。”赵平言辞诚挚。

目前,在赵平的带动下当地共有20户农户发展了养殖,实现增收致富。喻克友就是其中受益的养殖户之一。“我以前就是自己散养了几头牛,效益不稳定,在赵总的帮助下改为生态养殖模式,现在已经建设了标准的圈舍,存栏120头肉牛,一年的纯利润在20万到30万元,后面还会继续扩大规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赵平还常年雇用11名周边的留守妇女、残疾人在基地务工,公司全年人工支出达50万元。高定奎是长期在养殖场务工的一名留守妇女,原本她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经济压力大。自从在赵平的养殖场务工以来,目前每个月都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感谢赵总给我提供这个工作机会,现在在家门口能实现就业,今年我要好好干。”高定奎说。

▲ 腊肉熏制

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2022年赵平又筹备建立了300平方米的腊肉炕房,并初次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了10吨生态腊肉制品,得到了各地消费者的好评,很快就售罄。“我们是按照腌制、发酵、风干后使用柏树丫进行熏制等传统工艺制作,熏好的腊肉颜色亮丽,口感醇厚。香肠每千克136元,猪脚每千克120元,平均零售价每千克100元,采用电商(抖音)加线下销售,后来都不够卖,销售情况好得很。”赵平笑着说。

靠着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今赵平收获了众多的荣誉,谱写了一曲“巾帼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赞歌。她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巴渝新农人”“巫溪县2023年度农村实用人才领军人才”。对于未来的规划,赵平说她要打好“产业+品牌”的组合牌,依托巫溪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养殖产业,走出一条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养殖产业路。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