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68590472
 

市州观察丨科技赋能,甘孜牦牛更有“含金量”

   2024-06-05 川观新闻1890
核心提示:昌台牦牛抗病能力强,在2016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鉴定。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5月中旬,记者从甘孜州相关部门了解到,


昌台牦牛抗病能力强,在2016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鉴定。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5月中旬,记者从甘孜州相关部门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该州聚力推动牦牛集群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2023年,该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4.42亿元,对比建设前,增幅达25.18%。

作为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2022年以前,甘孜州的牦牛存栏量就占到了全省的41.07%。但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品种退化、草料供给不足、产业化水平低等风险。2022年,《四川省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2022年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3年,涉及甘孜州10个县,计划投入11.23亿元。此后,“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被甘孜州摆在未来五年全州畜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项目启动建设以来,甘孜州围绕制约集群建设发展的难题,将“院校州”科技合作作为牦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聚焦良种、饲草、养殖等重点环节,不断提升科技“含金量”,牦牛养殖这一传统畜牧业逐步迈向现代化。

打破瓶颈

生长周期“锯齿”变“直线”

5月11日,在理塘县禾尼乡牦牛产业园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牦牛在悠闲地咀嚼着饲草。在这里,牦牛们按照季节的更替,遵循着不同的作息规律。

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不少牦牛会出现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情况,这是制约牦牛出栏的瓶颈之一。“自然放牧状态下,牦牛的生长周期呈‘锯齿型’,一般要5至7岁才能达到300公斤左右的出栏体重,其间要经过5个严寒的冬天,总掉膘体重远大于牦牛出栏时的体重,消耗的草料是直线生长的2至3倍。”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省肉牛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黄艳玲告诉记者。

打破“锯齿型”瓶颈,甘孜各地开展“舍饲”“放牧+补饲”等探索。“全舍饲要求较高的基础设施投入,且无法发挥天然草场的资源优势,‘放牧+补饲’的方法,如果没有保暖措施,牦牛还是会掉膘,补饲效果不明显。”为了找到“最优解”,黄艳玲和团队通过州校合作项目,在理塘、色达、甘孜等县经过3年多的研究,探索出了牦牛养殖新模式。

“3362”养殖模式指在6月至8月三个月的青草期实行“放牧饲养”,9月至11月三个月的牧草枯萎期实行“放牧+补饲”饲养,当年12月至次年5月六个月的干草期实行“舍饲饲养”,可让各年龄段牦牛全年增重达200公斤以上。该模式充分利用草地资源,有效降低牦牛掉膘、死亡率,将牦牛的生长曲线从“锯齿型”变为稳定上升的直线。

此外,聚焦养殖环节,甘孜州还联合多个院所开展了“高原牦牛育肥场及圈舍设计”“牦牛半舍饲养殖技术”“牦牛标准化养殖—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科技助力下,全州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出栏率不断提升。2023年,根据行业数据统计,甘孜州存栏牦牛163.5万头、出栏41.7万头,相比集群建设前分别增加20.78万头、3.47万头。

昌台牦牛种业园区。

找对“拍档”

高原饲草保障能力得到

5月15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刘刚再次来到了色达县。自从在色达县建立专家工作站以来,刘刚和同事已经在这片高原上开展了数十项研究。此行,他们有一个重要目的——为高原饲草找到“最佳拍档”。

“针对牧草供应不足、草场载畜量较高且退化严重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色达开展了燕麦、虉草、老芒麦等人工饲草的种植研究。”刘刚和同事发现,单一的补播草种,会导致草地物种多样性低,生态系统功能单一、稳定性差,饲草难以长时间存活。

这一次,他们开始探索“药+草”混播。“我们打算用青藏高原乡土中药材植物与饲草组合来播种。”刘刚告诉记者,这样有利于草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多样性的维持,提高草地的“生产力”。“我们设计了不同组合的十几种方案,希望通过一年的实验,完成‘高寒草地高产稳定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报告。”

为饲草寻找“最佳拍档”,是甘孜州通过科技助力提升饲草料保障能力的尝试之一。

“人工种草是草牧业发展和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基础。一般认为,人工草地占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0%是比较理想的。而甘孜州的人工草地占可利用天然草地的比例不足0.2%。发展人工草地,提供足量的优质饲草料,是促进草畜平衡、草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甘孜州畜科所所长刘骏说。

自集群建设开展以来,甘孜州畜科所、甘孜州农科所联合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多项合作,目前已经建成草基地10个,2023年种植饲草14.7万亩,鲜草产量32万吨,折算产值2.52亿元。

编定“家谱”

有效保存牦牛优良基因

在九龙县牦牛良种繁育场的草地上,随处可见一头头体型硕大、毛发黝黑的牦牛。作为全州唯一一个国家级牦牛资源保种场,这里已经建成了九龙牦牛主题综合体验园、九龙县牦牛产业科普示范基地等业态,是甘孜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据了解,甘孜州有着诸多珍稀优良的牦牛品种,其中九龙牦牛、昌台牦牛、亚丁牦牛等已成功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但在过去的分散养殖过程中,牦牛长期自群繁殖,生产性能逐步下降。

为了有效保存牦牛优良基因,2018年,甘孜州就联合西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开展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九龙牦牛保护与利用九龙牦牛系谱基因测序项目”。

“通过基因测序,我们把‘九龙牦牛’祖孙三代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指标搞清楚,给它们编制了一个‘家谱’。”甘孜州农牧农村局高级畜牧师郭键说,“清晰的系谱图,为我们的品系培育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该县还与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科技转化平台,对全县农牧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示范推广等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目前,甘孜州已经建成九龙牦牛国家级保种场1个,昌台牦牛、亚丁牦牛州级保种场2个,牦牛良种扩繁场5个,通过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目前全州共有存栏种牛3988头,2023年推广良种牦牛2835头。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