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68929280
 

民生论谈丨“普惠式”政策给农民筑起旱涝保收屏障

   2024-06-13 中国经济时报2210
核心提示: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政策面向全国所有种粮农户和全国所有种粮地域,为国家

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政策面向全国所有种粮农户和全国所有种粮地域,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筑起一道屏障。

林春霞日前,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通过进一步扩面提标,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以及农民旱涝保收的“防火墙”。  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并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此次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另一方面也是对民生的回应和关切。  按照政策要求,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覆盖物化、土地和人工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保障水平覆盖相关农产品种植收入。这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产值的80%。保费补贴比例为:在省级财政保费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在相关中央单位承担不低于10%保费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相关中央单位保费补贴按其种植业务所在地补贴比例执行。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鼠害、意外事故、野生动物毁损等风险,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从2018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探索试点,2023年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202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覆盖。政策实施6年来,在风险防范、提升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政策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全国全面覆盖。面向全国所有种粮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小农户等全体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面向全国所有种粮地域,将所有种粮县和北大荒农垦集团、中储粮集团等中央单位均纳入保障范围。这两个“面向全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和“雨露均沾”,顺应了民意。  二是财政支持保障。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56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为在全国全面实施该政策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提高惠农实效。《通知》强调,加强承保理赔管理,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要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要求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重合同、守信用,在保障专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持续加强费用管控,并提升风险预警、识别、管控能力,及时足额定损理赔,增强种粮农户政策满意度。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是基础性战略能源,近10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谷物基本能够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油料作物的自给率也在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端牢“中国饭碗”,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安全,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而稻谷、小麦、玉米,是我国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这三大主粮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占比约九成,播种面积占比约八成。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将保险产品更多覆盖到农业生产环节中,这在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也让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更有保障。通过在全国普及、扩面提标,让受益人群和区域范围更广泛,这不但给种粮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保”吃饭的历史转变,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信心,并为国家粮食安全筑起了一道屏障。  下一步如何让这一政策落地见效?首先,种粮农民要有参保的积极性,并把农业保险作为管理粮食生产风险的重要工具。其次,各级政府要将粮食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的力度。再者,各个保险机构要开发并提供更加符合种粮农民风险管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农业保险好用、管用。最后,社会各界要形成关切民生的合力,共同将这“普惠式”政策贯彻好、实施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