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踏青赏花,探访茶乡;夏季清凉避暑,漫步湖畔;秋季品味丰收,徜徉田间;冬季温泉养生,文化探索……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结合各市县特色,我省推介了11条河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涵盖信阳市、洛阳市等多个市县,涉及济源示范区的双堂核桃小镇、登封市的杨家门村、栾川县的庄子村等众多特色村庄。
庄子村位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的核心区域,被打造成为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主题休闲度假庄园。
线路丨涵盖河南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小桥流水、绿荫蝉鸣……登封市玄天庙杨家门村坐落于少林河畔,隐匿于嵩山绿林之中,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结伴在这里游玩喝茶。“暑期客流量大,民宿基本爆满,需要提前预订。”禅心居项目经理王雪萍介绍。
据了解,当地以“村集体合作社+投资企业+运营公司”联合体运营模式,打造禅心居项目,建成集食宿、功夫表演、田园康养等为一体的传统文化研学体验中心。
位于登封市少室山景区内杨家门的禅心居,依托原有古村落杨家门村的基础,保持古色古香的韵味,打造成温暖老家。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此次推介的线路涵盖了春夏秋冬的河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信阳市光山县的“春赏花”踏青浪漫休闲之旅线路等春季线路、郑州市登封市的天地之中养生游线路等夏季线路、南阳市淅川县的生态农业采摘休闲游线路等秋季线路、洛阳市栾川县的老子文化线路等冬季线路。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我省的河南·辉县传统聚落之旅线路、河南·新县“千年古村 梦里老家”线路、河南·老屋凝乡愁古村焕新生线路入选。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让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撑,依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形成特色鲜明、文化感强、创意十足的乡村旅游业。
特色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农文旅共促共进、农村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乡村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如何融合一二三产,焕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位于济源示范区坡头镇双堂村的双堂核桃小镇,核桃种植面积约2600亩,“双堂核桃”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
一颗小核桃也能长成大产业。在济源示范区坡头镇双堂核桃小镇,这里不仅发展核桃种植,还进行核桃露、核桃酒、核桃工艺品等延伸产品加工。种得出、做得好,如何卖得多?为打开销路,坡头镇乡村会客厅成了农产品集散中心和新农人集聚地,30余家电商企业将全镇40余种乡土特产销至国内外。
“青山环翠海,绿水抱村舍。”走进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只见小河流淌、绿树成荫。为走好生态游和中药材种植道路,该村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带动群众种植连翘、藿香等中药材400余亩,打造“泉水豆腐”和“橡子凉粉”两个美食品牌,并流转土地用于果树种植,培育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年产值逾50万元。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鸿雷介绍,通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我省涌现出浉河茶文旅融合、栾川沟域经济、登封禅农文化引领等新模式,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蝶变,69个村庄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截至2023年年底,我省培育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9个、全国乡村旅游特色村3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584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已成为促进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发展丨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近年来,依托乡愁这枚“邮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出活跃态势。宋向清表示,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乡村已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更成为人们追求的“诗和远方”。
数字赋能增强乡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的徐婷婷说,科技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字技术与数字人才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两翼,河南乡村旅游正依托数智技术在传播动能、生产动能、人才动能上创新发力。
九华山茶产业园是集生态茶园种植管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茶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近年来,我省立足大山大河大平原独特优势,坚持产村一体规划、田村一体建设、农文旅一体发展,构建了“一区、两带、三山”新格局。全省建设“美丽小镇”500多个、“四美乡村”1万多个,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乡村旅游新局面。
张鸿雷表示,要进一步树立运营前置、经营乡村理念,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提升工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创造乡村振兴的“河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