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包括20个新增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末链接:江西景德镇浮梁茶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逸宁
据介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调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技术体系和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经过六批发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稳步增加,涉及的农业品类不断丰富,生态类型更加多样,区域和民族分布持续优化,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多项特色传统农业系统纳入保护范围,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优秀农耕文化。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升遗产地居民保护传承意识,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推动遗产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进步。
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新增项目:
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
内蒙古武川燕麦传统旱作系统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游牧生产系统
吉林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
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江苏吴江蚕桑文化系统
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
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
安徽太湖山地复合农业系统
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
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
湖南龙山油桐种植系统
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
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桂林市全州县,百色市靖西市、那坡县)
云南文山三七种植系统
西藏当雄高寒游牧系统
西藏乃东青稞种植系统
陕西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
扩展项目:
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茂名)
江西景德镇浮梁茶
说起浮梁茶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白居易的一曲《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把浮梁的名字传遍中国
享誉世界
浮梁茶叶在唐朝就久负盛名,“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历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名牌,诏为贡品。浮梁“工夫红茶”1915年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3-1985年,连续获得5个部优称号;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1年,县茶叶局研制恢复的“仙芝”茶,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高分获得文化名茶奖;浮梁县自1997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之后,相继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2015年“浮梁茶”被列入为江西“四绿一红”重点茶叶品牌之一。
浮梁红茶
浮梁红茶简称“浮红”“祁红”,多产自浮梁北部和东北部。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森林很多,植被广袤而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多云多雾,“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很适宜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楮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工夫茶的制造。高档浮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浮红的这种特有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浮红在出口贸易中,沿用主产地“祁红”的称呼,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列为茶中“英豪”,受到皇家贵族的宠爱,赞誉祁(浮)红是“群芳最”。
浮梁绿茶
浮梁绿茶产于浮梁县70%的山区、农田、旱地,是当地百姓普遍饮用和集贸市场交易的上乘饮品。其品种按茶叶采摘时段的不同,又有谷雨尖、细茶、粗茶之别。尤其是谷雨尖,一般采摘时段为谷雨时节前期,对春季后第一次冒出嫩芽的茶叶进行采摘,去掉叶梗,进行手工作业加工、文火轻烤。这种茶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其中,“浮瑶仙芝”质量优异,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叶底嫩黄、明亮显毫。“瑶里崖玉”产于江西浮梁、婺源和安徽休宁、祁门四县毗邻的瑶里镇仰天台、汪湖、高际山、白石塔等高山茶园,其质量优异,1994年中茶夏门会议时,全国十几位茶专家品饭后一致认为,崖玉条索紧细,银毫显露,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显芽,为优质高山型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