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彭水县石柳乡正洞坪村村民罗云容的甘薯种植基地里,一个个体态饱满、色泽鲜亮的甘薯被一一挖出,放眼望去,田里一片繁忙。罗云容是彭水县的甘薯种植大户,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她笑着说:“今年我种了300多亩,通过专家的指导,今年红薯长势不错。我一直没得闲,还请了附近的村民来帮忙一起挖。”
在彭水县,这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帮扶结硕果的一个缩影,也是武陵山区农民在科技帮扶下,通过种植“土疙瘩”甘薯走上致富路的真实写照。
深入调研,精准帮扶续新篇
彭水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不少农作物种下去产量低、品质差。甘薯,是一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作物。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它的生长不挑土地、不怕干旱、不惧寒冷,只要有一点阳光和水分,就能茁壮成长。
早在2003年,彭水县就把甘薯产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存在甘薯品种更新换代慢、种植技术不到位,甘薯在质和量上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等短板。
“以前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种植红薯,但那时的品种差、产量低,只用来喂猪,挣不到钱。”罗云容说。
为保障甘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22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了科技帮扶彭水工作组,走访彭水多个乡镇,深入开展彭水甘薯产业调研,了解甘薯产业发展现状,梳理技术需求,并多次对主要产业基地进行土壤质量与安全检测取样分析。通过深入调研,专家发现影响彭水甘薯生产主要有甘薯品种老化、种植效益低、品牌缺乏、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我们要用科技力量保障彭水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彭水甘薯这一老产业续写新的篇章。”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西南大学教授傅玉凡介绍,“我们联合万州综合实验站,制定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彭水)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重点是产业建议、品种筛选、技术引进、科技服务等工作。”